《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七條規定:“用人單位在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瀕臨破產需要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裁減人員。用人單位依照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的,應當優先錄用裁減人員。”這里的“報告”只指解釋,沒有批準的意思,“優惠就業”是指同等條件下的優惠就業。雇主進行經濟緊縮有兩個法定條件。只要符合其中一個條件,就可以實行經濟緊縮:
首先,由于生產經營嚴重困難,公司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律整頓期。”“法定整頓期”是指企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破產法》和《民事訴訟法》的破產程序調整債務、重組企業,以恢復償債能力的重整破產制度。企業經營不善,難以清償到期債務的,債權人可以申請破產。企業只有暫時性困難,經營一段時間后才能恢復償付能力的,可以與債權人達成和解協議,法院宣布進入合并期。在中國,重整由申請破產的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提出并主持。企業整頓期滿不清償債務的,由法院宣告破產。“進入“依法整頓”時期,說明企業經營非常困難。第二,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需要裁減人員的,可以裁減。
裁員屬于集中裁員,因此與個別員工解除勞動合同的一些條件不適用。同時,由于裁員往往涉及面大,在程序上受到法律的嚴格限制。經濟性裁員是用人單位行使解除勞動合同權利的主要方式之一。所有實行勞動合同制度的國家都或多或少地允許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解除勞動合同。原因在于法律賦予了企業自治權。我國《勞動合同法》允許用人單位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經濟性裁員,原因是企業享有經營自主權。我國憲法第十六條和第十七條規定,國有企業和集體經濟組織有權在法律范圍內自主經營。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國家保護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其他非公有制經濟的合法權益。中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現代企業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在現代企業制度中,企業是一個獨立的經濟實體,獨立經營,自負盈虧。企業的經營自主權不僅包括生產自主權,還包括用工自主權。雇傭自治是企業管理自治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可以根據實際需要招聘或裁減人員。如果企業在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不能裁減人員,那么企業的經營自主權就無法落實,也會使企業承擔冗員負擔,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不利于公平競爭。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原產地標記和地理標志是一樣的嗎
2021-03-26開發商在建工程抵押可以預售嗎
2021-03-13調解拒不履行怎么申請執行
2020-12-22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是不是要雙方到場簽字
2020-11-13安置房還沒辦房產可以贈與嗎
2021-02-23壽險種類具體包括哪些
2021-01-03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經營人身保險業務的外資保險公司設立形式如何確定
2021-03-12人身保險理賠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1-01-09保險合同內容變更的條件及訂立要注意的問題有哪些
2021-01-25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原告潘某 邵某訴被告某保險分公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18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呢
2021-03-10保險法釋義第一百零七條
2021-01-27女生告倒保險霸王條款
2021-01-10投保人告知義務解析
2021-01-27經營承包合同書內容有哪些
2021-02-07新媳婦能分承包土地嗎
2020-11-30土地出讓金與轉讓金是一回事嗎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