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女)22歲時死于車禍。由于潘某是獨生子女,她依法繼承了父母留下的全部財產,包括一套面積103平方米的商品房、面額10萬元的定期存款,以及家里所有的彩電、冰箱等家具。第二年,1999年,潘某經人介紹認識了年輕人鄭某。他們彼此感情很好,所以建立了戀愛關系。2000年1月,潘某和鄭某登記結婚。同年4月,潘某因父親對最近出版的這本書的貢獻而獲得5萬元報酬,并存入潘某的銀行賬戶。
因為潘石屹對自己的要求很高,所以他專心致志于寫作,不愿意早產。因此,他與丈夫鄭某發生沖突,多次爭吵。因此,2002年3月5日,潘某和鄭某口頭約定,今后雙方的財產和消費均采用AA制,即夫妻雙方今后實行分業制,自己的錢歸對方所有和控制,雙方每月支付700元作為日常開支。2003年,潘石屹與一家出版社簽訂了一本書的合同,出版后將獲得4萬元的報酬。一個月后,潘某外出時遭遇車禍受傷,他獲得了醫療費和誤工費共計15萬元的賠償。2004年,潘某和鄭某同意離婚,但雙方并未就夫妻財產分割達成協議。潘某認為,上述所有的錢物都應該歸自己所有,因為房子、押金和父親的報酬都是從父母的財產和婚前財產中繼承的,從2002年3月開始,潘某和盲人丈夫鄭某開始打工。他們商定了一個財產制度,在這個制度中,各方所賺的錢應該由對方擁有和控制。但潘石屹的丈夫鄭先生不同意。他認為,上述錢除房子外,都是夫妻共同財產,應該是一人一半。為此,潘某咨詢了律師事務所的律師,想知道哪些錢應該屬于他?律師專線
律師告訴潘女士,她和丈夫鄭某的財產制度協議在2002年3月無效,因為協議沒有采取法律要求的書面形式。沒有書面形式和證據,就不能認定這種協議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就財產所有權而言,潘某從父母那里繼承的一套房子、10萬元的定期存款和父親婚后5萬元的報酬,都屬于潘某婚前的個人財產;結婚期間,潘某2003年簽訂的出版合同中的預期收益4萬元,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她與鄭某享有同等所有權;潘某腿部受傷的15萬元醫療費和誤工賠償金,另外還有專門用于治療其殘疾的部分腿部,這9倍以上的15萬元應視為夫妻共同財產,與鄭某和王某享有同等所有權。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繼承
2021-01-22女方想離婚男方不愿意該怎么做
2021-01-25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和犯罪構成
2020-12-14哪些勞動合同無效?
2021-01-11員工請假多久算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8部門取消可否成為企業單方調崗的合法理由
2020-12-09人事外包與勞務派遣的區別
2020-12-27如何確定公司在外地注冊的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08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保險公司賺錢的方式是什么
2020-12-17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保險公司可以隨意停售在售短期健康險嗎
2021-03-07護理保險是什么
2020-12-15車禍受害人能告保險公司嗎
2021-01-27保險代位追償權的構成要件是什么
2021-03-21車險在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不理賠是合法的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