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勞動爭議時,勞動者可以自行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也可以要求工會或其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這里的“第三方”可以是公司的人員,也可以是公司以外雙方都信任的人員。協商和解成功后,雙方應簽署和解協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另一方仍可以向組織申請調解,或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擴展補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條例》的規定,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是什么
,勞動爭議當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和程序解決勞動爭議:
第一,協商解決。勞動爭議發生后,雙方應就爭議事項進行討論,以消除矛盾,找到解決爭議的辦法。當然,協商解決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但國家承認當事人自行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也有權申請調解或者仲裁。企業調解。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如果企業通過調解達成協議,則應提供一份由雙方自愿履行的調解聲明(本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自當事人申請之日起30日內未達成協議的,視為調解失敗。當事人可以在規定的60日至9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此外,經調解達成協議后,當事人不愿調解或違約的,也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III.勞動爭議一般由所在行政區域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單位和職工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的,由職工雙方工資關系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當事人一方對裁定不服的,應當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裁定。
四、法院判決。當事人不服判決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依照本法有關程序處理。首先,為雙方進行民事調解。如果雙方就勞動爭議達成協議,法院將制定民事調解聲明。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后立即生效,與判決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的,應當在指定期限內作出判決書。原告、被告一方對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自收到判決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綜上所述,勞動爭議發生后,勞動者可以自行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或邀請工會或其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此外,如果協商失敗,您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法院判決。如果您對此有其他問題,歡迎聯系我們,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其中患者要提交哪些證據
2021-02-12股東代表訴訟需要滿足的條件
2021-01-05公司財產能否折抵股權轉讓
2020-11-11農民工討薪有哪些途徑
2021-01-02怎么界定夫妻共同財產
2020-12-06治安案件金額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1-01-12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騙取住房補貼是什么罪
2021-03-23如何變更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26假學歷入職國企十年如何處理
2020-11-15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保險公司對被保險人及承運人的權利義務有哪些
2020-12-10如何確定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
2020-12-24保險公司業務人員以及代理人欺詐表現
2021-03-18財產保險合同的概述有哪些內容
2021-01-12出租司機撞傷人反過來告保險公司
2021-01-13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
2021-03-01車險拒賠可以起訴業務員嗎
2021-01-12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15政府違法占地需要賠償給行政相對人嗎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