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公司的股東,又被公司任命或聘任擔任一定的管理職務,這樣的雙重身份的勞動者或雇員在被公司解聘,或他們辭職后,如何看待或處理他們與公司之間的勞動爭議呢?現實經濟生活中這樣的紛爭非常多,處理起來有時也很棘手。
此類案件涉及兩種性質的法律關系:一是以聘用并執(zhí)行職務而形成的勞動關系;二是以資金或專有技術入股而形成的股東權益關系。這種情況下被聘者與公司的勞動關系與一般職工勞動關系的形成具有特殊性。作為公司的高級雇員,是因公司法上的規(guī)定及其主體資格而形成,也就是說,這類高管與公司勞動關系的產生已突破勞動關系的基本法———《勞動法》,而以《公司法》對特殊雇員的聘用與解聘而形成和消滅。因此,它們與公司之間的勞動關系法律適用,既應考慮適用《勞動法》,還要考慮適用《公司法》對高級雇員勞動關系的特別規(guī)定。這些高管被解聘后,勞動關系即被解除。他們與公司的勞動關系的產生,基于公司的任命或聘用。這是一種公司高級雇員勞動關系產生的特殊形式。被任命或聘用前,他們與公司之間并不存在勞動合同關系,被解聘后,除非他們同意公司新的任命或像其他勞動者一樣簽署勞動合同,就不能說存在事實的勞動關系。他們與公司之間存在的,只是法律規(guī)定的后合同義務。
如果沒有股權的關系,對這樣純粹的勞動爭議,從實體法的選擇看,勞動仲裁委員會和人民法院只能以現有的勞動法的規(guī)定和精神審理和裁決。而我國《勞動法》及其他法規(guī)、規(guī)章和有關解釋,只簡單規(guī)定了勞動關系解除和終止后雙方的后合同義務,如辦理社會保險接轉、出具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退還勞動者個人保管的物品,以及交接財產手續(xù)等。
這里還有一個普遍而又棘手的問題,那就是高管被解聘后雙方對高管是否及時退還了有關有形和無形財產產生爭議,特別是未及時退還相關財產所造成的損失該如何計算呢?勞動法及相關法規(guī)無任何規(guī)定。
碰到這類情況,也不能簡單套用民法關于侵權責任的賠償原則。《勞動法》的勞動權本位思想,客觀上要求勞動者違反法律規(guī)定后,對用人單位的責任承擔是適度和有限的,因為工資與工業(yè)風險之間存在著巨大的懸殊。對用人單位損失的承擔,既應考慮由違法、違約所導致的直接財產損失,還應考慮這種損失數額與工資之間的差距。只有對這兩種要素進行合理考量后得出的結果,才會是真正的公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開發(fā)商違約購房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8刑事案件證據會給報案人查閱嗎
2021-02-24補償安置協(xié)議可以行政訴訟嗎
2020-12-17認繳出資能否質押
2020-12-12勞動案標的小是一審是終審嗎
2021-02-10房地產開發(fā)貸款利息的計算
2020-11-24如何進行商場受傷索賠
2021-03-10公司依勞動合同調整工作崗位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09用人單位拖欠工資有什么處罰是什么
2021-03-14辭職的法律規(guī)定是什么
2020-12-22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規(guī)范的通知
2020-12-28保險公司中需要罰款的情況有哪些
2021-02-12航班取消賠償
2020-12-03投保人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費案
2021-03-12個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合同
2021-02-26深圳一女子墜橋身亡,能獲人身意外險理賠嗎
2021-03-14簽訂保險合同的過程是怎樣的
2020-11-18如何簽訂酒店承包合同
2020-12-28土地出讓金每次交易都交嗎
2020-12-06模擬拆遷簽約率達到多少比例就可以正式拆遷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