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延期審理
延期審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經確定開庭審理日期后,或者在開庭審理過程中,由于出現某種法定事由,使開庭審理不能如期進行,或者已經開始的庭審無法繼續進行,從而決定推延審理的一種訴訟制度。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后的審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時間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二、延期審理用什么文書
法院決定延期審理用的法律文書是:決定書。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八十三條當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或者其他正當理由耽誤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順延期限,是否準許,由人民法院決定。
三、民事延期的情形有哪些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第一百四十六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延期開庭審理:
(一)必須到庭的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有正當理由沒有到庭的;
(二)當事人臨時提出回避申請的;
(三)需要通知新的證人到庭,調取新的證據,重新鑒定、勘驗,或者需要補充調查的;
(四)其他應當延期的情形。
四、申請延期審理的時間和次數
延期審理只能發生在開庭審理階段,延期審理前已進行的訴訟行為,對延期后的審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時間不計算在審理期限內。
《民事訴訟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解釋對申請延期次數沒有明確規定,延期多長時間也沒有明確規定,但《民事訴訟法》規定了審理期限,即:人民法院適用普通程序審理的案件,應當在立案之日起六個月內審結。有特殊情況需要延長的,由本院院長批準,可以延長六個月;還需要延長的,報請上級人民法院批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釋規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審限,是指從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調解書送達之日止的期間,但公告期間、鑒定期間、審理當事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以及處理人民法院之間的管轄爭議期間不應計算在內。由此可以看出,申請延期審理的次數和時間要受審理期限的限制,不是無限制的。
刑事案件中公訴人在法庭審理過程中建議延期審理的次數不得超過兩次,每次不得超過一個月。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無效的13種典型情形及裁判規則
2021-01-21掛牌和上市是什么意思,二者有什么區別
2021-01-01資產拍賣程序的中止和終止
2020-11-30被性騷擾后跳樓自殺,性騷擾如何判刑
2021-01-14如何正確認識離婚損害賠償制度
2021-02-27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簽訂勞動合同要注意的九個事項
2020-12-23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如何確定保險合同的生效時間
2021-02-18什么叫做保費墊付
2021-01-21“快處快賠”理賠:五大流程
2021-02-20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主體可以有哪些
2020-11-27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有責
2021-03-05出事后保險公司要通話記錄做什么
2021-01-06如何改變觀念提升網絡保險品牌
2021-01-24保險公司推定為全損車主可以賣車嗎
2020-12-22林地承包合同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23土地出讓金和土地使用稅有什么區別
2020-11-17老家宅基地上的房子拆遷怎么繼承補償款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