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情形
1、形式違法的證據;
2、違反法定職權和程序所獲得的證據,這是針對行政機關及其職能部門而言的;
3、以非法的手段或方式獲取的證據,這主要是針對一般的民事主體而言的;
4、毒樹之果,即經由非法證據而獲得的證據;
5、雖然不屬于上述情形,但是證據本身或者獲取證據的手段、行為違反社會公德、社會公共利益。這類證據本身不具有非法性,但其法律后果與非法證據相同,因此,本文暫且把它歸入非法證據。
在訴訟活動中,當當事人向法庭提交非法證據時,這就涉及到非法證據的審查問題,毫無疑問,對于非法證據的審查判斷只能由法院進行,但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由是誰來審查,而是由誰來啟動審查程序,也就是說由誰來對非法證據提出審查請求。
目前,我國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不多見,理論上大致存在三種觀點:
一種觀點是對非法證據審查程序的啟動無需當事人申請,由法院依職權對非法進行審查。其法律依據為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和第三款“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觀地審查核實證據。”民事證據規定第六十四條“審判人員應當依照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進行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第六十八條“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該觀點認為,在證明過程中,當事人和法院之間存在分工,當事人承擔提供證據的責任,法院承擔審查判斷的責任。
第二種觀點是非法證據審查程序只能由當事人來啟動,法院不能依職權主動審查。該觀點認為,法律雖然規定法院應當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但并未規定法院可以依職權啟動審查程序。在民事領域應當遵從意思自治原則,法院不能對當事人的意思主動干預,對當事人沒有異議的事實不得裁決。即使是非法的證據,只要當事人沒有異議即視為認可,法院不得強行介入。
第三種觀點采取二分法,將證據規定第六十八條的內容分為兩種情形,分別對待。對于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的非法證據,審查程序的啟動只能由當事人來啟動,而對采取法律禁止的方法或手段取得的非法證據,審查程序的啟動應當由法院依職權進行。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情形的相關知識。在民事訴訟時候應該避免提交非法證據,這樣不利于審判。如有其他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在線法律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為您提供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財產可以抵押
2021-01-11訴前調解的效力怎么樣
2020-12-16錄音能否作為離婚證據使用
2021-02-27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簽了不平等合同怎么辦
2021-01-24行政處罰訴訟后能否加重處罰
2021-01-08與中介公司簽約如何避免糾紛
2021-01-16住房公積金異地貸款辦理步驟是什么
2020-12-28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2020勞動力外包出現意外傷亡誰負責,賠償多少
2020-12-20集體合同中所說的補充保險和福利指的是什么
2021-02-28如何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3-10人壽保險理賠有什么步驟,及需要準備的證據有哪些
2021-01-27保險居間合約的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5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駕照被暫扣后駕車肇事保險公司能拒賠嗎
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