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內被單位解雇,所在的單位是否違法?不一定,看員工本身是否有錯。
根據《勞動法》第25條的規定,員工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勞動部《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0條規定,即使女員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單位也可依據此規定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不用支付經濟補償金。因此單位可以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如果你員工對單位的決定不服,可以向勞動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勞動法》第二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據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二十七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二)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三)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用人單位違法辭退哺乳期女職工應進行賠償,賠償標準如下: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勞動者月工資高于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如果有其他的哺乳期內被單位解雇問題需要解答,建議你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這里有需要專業人士,一對一與你溝通解答你的各種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變更流程是什么
2021-02-18刑事罰金去哪里交
2020-12-12勞動調解委員會受理范圍是哪些
2021-01-03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匯票出票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16承兌匯票保證金可以查封嗎
2021-01-13民事排除妨害怎么強制執行
2020-12-1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內容
2021-02-24沒有領結婚證要離婚,小孩怎么判
2021-01-18新農村建設必須拆除老舊房嗎
2020-12-29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雇傭關系能申請工傷嗎
2021-01-09雇傭關系和勞務關系的區別
2021-02-23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人壽保險理賠都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25出口產品責任保險中產品危險程度是如何劃分的
2020-11-14什么是車上座位責任險
2021-01-10外貿保險單背書
2020-12-15侵權糾紛能否列保險公司為被告
2021-02-11違反保險法的行為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