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每一個擁有勞動能力的人都會通過勞動來獲取金錢養活自己,但是當人老了之后工作能力會有所下降 ,但是還想繼續工作,那么可能有人會問,“已到退休年齡勞動合同能續簽嗎?”律霸小編即將為您解答。
已過退休年齡的員工,是不符合簽訂勞動合同條件的,用人單位是不能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的。
解答根據國家的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應退出勞動崗位。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的勞動合同期限不應超過勞動者的法定退休年齡,否則勞動合同期限在達到勞動者法定退休年齡后,將自行失去法律效力。因此,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用人單位不能再與其續簽或簽訂新的勞動合同。 我們認為根據國務院第87號令,如果是國有企業招用的農民合同制工人,則應按照《 全民所有制企業招用農民合同制工人的規定 》第25條:“企業招用農民工實行養老保險制度”的規定,為該女農民工按當地政府的有關規定辦理參加基本養老保險手續,使其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后,能享受相應的養老生活保障。
1、需要確認超過退休年齡的員工是否已經開始退休養老待遇,如果已經享受退休養老待遇的話,那么則應該該員工和公司之間的則應該是勞務關系。具體請參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三)》
第七條 用人單位與其招用的已經依法享受養老保險待遇或領取退休金的人員發生用工爭議,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按勞務關系處理。
2、如果沒有享受退休養老待遇的話,則還可以按勞動關系對待。具體如下:
《勞動合同法》第44條第2項規定,勞動者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勞動合同終止。《勞動法》第73條規定,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第七十三條 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
(一)退休;
(二)患病、負傷;
(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四)失業;
(五)生育。
勞動者死亡后,其遺屬依法享受遺屬津貼。
勞動者享受社會保險待遇的條件和標準由法律、法規規定。
勞動者享受的社會保險金必須按時足額支付。
以上法律均沒有規定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勞動合同終止,而是以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為勞動合同終止的條件。按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勞動者達到退休年齡并不必然導致勞動合同終止。《勞動合同法》這一規定是在《勞動法》的基礎上,對勞動合同終止情形作出的進一步細化與完善。
3、《勞動爭議司法解釋(三)》未將勞動者達到法定退休年齡作為認定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是勞動關系還是勞務關系的決定性條件。應當認為已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未開始依法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與用人單位的關系仍為勞動關系,屬于《勞動法》調整范圍。
對于已經到了退休的年齡的人們,有相關的規定,是不能繼續簽訂勞動合同的,并且可以享受退休待遇,當然如果因為特殊情況,比如工傷等,是可以申請提前退休的。
2020年下崗女職工退休年齡是多少?
退休工資調整的政策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姚德波律師,江蘇海郡律師事務所主任;?連云港市海州區第九屆政協委員;九三學社社員;連云港仲裁委員會仲裁員;連云港市律師協會常務理事、新醫藥產業委員會主任、紀律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連云港市公安局行政復議委員會委員、政府采購專家委員會委員。姚德波主任帶領江蘇海郡律師事務所成立了人身損害賠償法律事務部、知識產權法律事務部、刑事辯護事務部、婚姻家庭法律事務部、勞動爭議法律事務部、公司法律事務部并為本市恒瑞醫藥、豪森藥業、珠江鋼管、康緣藥業等多家上市企業提供法律服務;擔任市局刑事警察支隊、經濟犯罪案件偵察大隊、派出所等多家公安機關及大中型企業法律顧問。 “專業的團隊,專享的服務”是姚德波主任及江蘇海郡律師事務所秉持的服務理念。希望通過我們的服務為你創造巨大的價值! 服務領域:刑事辯護、高端商事、建設工程、房地產 聯系電話:18905130400
法院罰金怎么交
2020-11-30申請法律援助應當符合的基本條件
2021-03-03用AI換臉技術偽造他人的臉惡搞是否侵權
2021-01-01反擔保人身份作假導致保證責任無法追償怎么辦
2020-12-31股票質押就是股權質押嗎
2021-02-23如何保釋,保釋的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3-07欠條可以直接執行嗎
2021-01-31電子商務過程中爭議如何解決
2021-02-132020交通事故進行傷殘鑒定有哪些流程
2021-02-21情侶分手賠償協議有法律效應嗎
2021-02-18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采購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03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保密協議如何無效
2021-02-24競業限制代簽合同的效力
2020-12-05間隔多久才算勞動關系中斷
2020-11-14廣州試用期工資1000是否合法
2020-12-19哺乳期內被調崗
2021-01-28辭職后社保法律怎么規定
2021-03-11勞動糾紛時企業法人可否變更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