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因為經營困難需要辭退部分員工時,要向員工支付一筆經濟補償金。員工的工作年限不同,得到的補償金數額也不一樣,有些員工拿到的比較多。對于這筆收入是否需要納稅,在稅法上面有明文規定。那么解聘補償金扣稅辦法是怎樣的?下面就由小編給大家具體介紹下吧。
一、解聘補償金扣稅辦法是怎樣的?
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文件的規定,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紤]到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數額較大,而且被解聘的人員可能在一段時間內沒有固定收入,因此,對于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可視為一次取得數月的工資,薪金收入,允許在一定期限內繳納個稅。
二、解聘一次性補償金標準如何計算?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勞動合同法關于經濟補償的計算標準延續了我國以往的做法。在《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中,規定了計算經濟補償時,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按一年的標準發給經濟補償金。勞動合同法增加了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另外,根據勞動合同法第九十六條第三款的規定,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前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法和原有關國家規定計算經濟補償。在勞動合同法施行前簽訂,試行后解除或者終止的勞動合同,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應當支付經濟補償的,經濟補償年限自本法施行之日起計算;本法施行前按照當時有關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按照當時有關規定執行。
綜上所述,根據相關管理辦法規定,解聘補償金扣稅與否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員工拿到的經濟補償金數額較小,則免收個人所得稅。如果經濟補償金大于平均工資的三倍,則應該視為員工的一次性工資所得,對于超出的部分繳納個人所得稅。一般情況下,單位在發放補償金之前,就會代扣個稅。
競業限制與經濟補償金爭議怎么解決?
用人單位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哪些
拖欠工資經濟補償金是多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征地政府敗訴會被追責嗎
2021-02-09婚姻法司法解釋
2020-11-15抵押擔保責任屬于連帶債務嗎
2021-01-11贍養費的給付標準是多少
2021-03-03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商業銀行辦理業務收取的手續費如何確定
2021-02-28委托律師代理合同怎么簽
2021-02-062020年公租房申請書范文怎么寫
2020-12-03離職檢查電腦合法嗎
2020-11-24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解讀《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新亮點
2021-03-17人身意外險賠償給誰
2020-12-22建筑工程一切險所包含內容有哪些
2021-01-03人身保險合同保險利益有怎樣的特征
2021-01-0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問題探析
2020-11-15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保險費交清與本保險合同是否生效
2021-01-29游客要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嗎
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