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如何舉證勞動關系?
在進行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勞動爭議訴訟時,對勞動關系存在的舉證責任屬于勞動者,很多情況下,勞動者不注意保留勞動關系存在的證據,或者雖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但被用人單位收走了,往往導致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而被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被駁回訴訟請求。
那么,如何搜集證據來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贏得訴訟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就勞動爭議案件來講,當事人的陳述只是勞動者的陳述,書證主要包括勞動合同等,物證主要包括工作證,視聽資料主要包括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談話記錄、與同單位工作記錄,電子數據主要包括來往工作郵件等,證人證言主要是指同事的證言。鑒定意見和勘驗筆錄在勞動爭議中使用的比較少。
二、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系。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
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三、法律特征
1、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3、勞動法適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資企業)。《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在勞動者入職了新公司后,為了保障到自己的權益,也會與對方簽訂勞動合同,簽訂了勞動合同后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己的權益,如果用人單位拒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也是可申請雙倍工資作為賠償金,當雙方無法通過協商方式解決時也是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解決。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淺論刑事賠償范圍的擴張
2020-12-31什么是要約,什么是要約邀請?
2020-11-08疫情期間開店需要準備什么
2020-11-15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強奸罪與嫖宿幼女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12婚姻自由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29房屋遺產繼承立案執行多長時間
2020-12-09試用期不給轉正可以申請賠償嗎
2021-02-16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如何才能正確的規避購房交易中風險呢
2021-02-03中介不退錢去哪里投訴
2020-12-18勞務合同和正式合同有什么區別
2021-01-30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包括哪些
2021-02-02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如何處理保險理賠爭議
2021-01-15司機無責保險公司該怎么賠
2021-02-21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保險合同起訴狀怎么寫
2021-02-25開公司車沒買保險怎樣處理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