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辯護律師是否需要回避?
辯護律師在存在回避的情形之下是需要回避,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八條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三十一條規定:本章關于回避的規定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辯護人、訴訟代理人可以依照本章的規定要求回避、申請復議。
辯護律師作為被告人的代理人,目的是維護被告人的合法權利與利益,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辯護律師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二、律師回避的情形是什么?
1、《律師法》第三十九條 律師不得在同一案件中為雙方當事人擔任代理人,不得代理與本人或者其近親屬有利益沖突的法律事務。
2、《律師執業行為規范》第五十一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律師應當告知委托人并主動提出回避,但委托人同意其代理或者繼續承辦的除外:
(一)接受民事訴訟、仲裁案件一方當事人的委托,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中對方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擔任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辯護人,而同所的其他律師是該案件被害人的近親屬的;
(三)同一律師事務所接受正在代理的訴訟案件或者非訴訟業務當事人的對方當事人所委托的其他法律業務的;
(四)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存在法律服務關系,在某一訴訟或仲裁案件中該委托人未要求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其代理人,而該律師事務所律師擔任該委托人對方當事人的代理人的;
(五)在委托關系終止后一年內,律師又就同一法律事務接受與原委托人有利害關系的對方當事人的委托的;
(六)其他與本條第(一)至第(五)項情況相似,且依據律師執業經驗和行業常識能夠判斷的其他情形。
律師和律師事務所發現存在上述情形的,應當告知委托人利益沖突的事實和可能產生的后果,由委托人決定是否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委托人決定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的,應當簽署知情同意書,表明當事人已經知悉存在利益沖突的基本事實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以及當事人明確同意與律師事務所及律師建立或維持委托關系。
回避制度在我們國家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制度,當然回避指的是具有回避的情形才需要進行回避,比如說律師存在執業沖突的情況之下,同時不僅僅是辯護人員需要進行回避,如果是審判人員同樣也是需要回避的。
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是什么?
民事訴訟程序中的回避方式有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的決定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外遇如何處罰?出軌對離婚時財產分割有什么影響?
2021-03-03企業法律顧問資格許可尷尬落幕
2020-12-13超過訴訟時效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0-12-08授予專利權對新穎性有哪些認定標準
2021-02-04贍養父母是憲法規定的義務嗎
2021-03-05訴訟保全可以查封到期債權嗎
2020-12-17強制執行依然不賠償違約金怎么辦
2021-03-18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集資房買賣合同效力如何
2021-01-30一房多賣構成犯罪的條件是什么
2020-11-12沒鑒勞務合同什么時候可辭工
2020-12-12實習證明怎么開
2021-02-08意外險九級傷殘怎么賠
2021-02-07貿易保險之貨物運輸保險涉及的風險
2020-11-19如何理解一切險保險合同
2020-11-23投保車型與實駕車型不符,保險公司是否應承擔賠償責任
2021-01-27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申請設立外資保險公司是否受理決定的期限
2021-03-18房屋財產保險費計算方式
2020-11-22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