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設立期間雇員的勞動關系怎樣認定
簽訂勞動合同的企業應當具備法人資格,具有獨立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公司在依法成立之前,不具備獨立的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不具備用工主體的適格性,無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也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以下稱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訂立、履行、變更、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適用本法。”從本案的裁決結果,我們看到勞動仲裁委員會對尚未注冊成立的公司,裁決不適用《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也就是說只有經過相關行政審批程序,依法成立的企業才具備法人資格,才有與勞動者簽定勞動合同的權利和義務。但在公司設立期間,公司發起人與勞動者之間是否一定沒有勞動關系?這個問題尚不能一概而論,而應分情況討論。
如果公司的發起人是“個人”時,雙方之間的法律關系僅僅是發起人以個人名義雇用員工的“雇傭關系”,并不屬于勞動法律關系。本案就屬這樣的情形:在服裝公司設立期間,張某只是以個人名義雇傭王某幫助其成立公司,并支付其報酬,服裝公司未取得營業執照時不具備與其簽訂勞動合同、繳納社會保險的資格。
如果公司的發起人是一家具有勞動法主體資格的“用人單位”時,此時在公司籌建期間,公司的發起人則應當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有義務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并繳納社會保險。通俗而言,如果一家A公司決定投資成立一家B公司,A公司以自己的名義招聘員工負責籌備B公司的相關事務,那么在B公司設立期間,員工與A公司存在勞動法律關系,A公司受到《勞動合同法》關于簽訂勞動合同相關條款的限制,如果A公司不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則需要支付雙倍工資并補繳在此期間的社會保險費
我們建議,在公司籌建期間,勞動者應當與公司的發起人簽訂相關書面協議,對于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有一個明確的約定,從而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管轄異議裁定多久作出
2021-03-23民事案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08單位集資房糾紛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08代被保人簽字投保是否合法
2020-12-05微信聊天記錄能否作為證據
2021-02-28國土局有權解決鄰居土地糾紛嗎
2021-02-06辦理抵押登記可以只用房產證和身份證嗎
2020-12-29企業破產能不能解除勞動合同
2020-11-20單位吊銷了勞動關系是否自動解除
2020-12-15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房屋保險中的分類有幾種
2020-11-27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2-12出車禍后保險公司不愿理賠怎么辦
2021-03-09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以個人的名義是否可以與公司簽定建筑承包合同
2021-01-28土地承包的經營權糾紛的管轄法院是如何確定
2021-02-05拆遷沒有房產證怎么辦
2021-03-07祖宅有宅基地戶口已經遷出房屋倒塌拆遷如何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