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條 對未成年人實施本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的,應當及時予以制止。
對有本法規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和學校應當相互配合,采取措施嚴加管教,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
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應當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或者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
【釋義】本條是關于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學校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如何采取措施進行矯治的規定。本條共分3款。
第1款是關于對未成年人的嚴重不良行為應當及時予以制止的規定。本款所稱“本法規定的嚴重不良行為”,是指本法第34條所規定的9項嚴重不良行為。本條規定“及時予以制止”的義務,不僅是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及所在學校提出的要求,也是對社會上任何發現未成年人實施不良行為的其他人提出的要求。一旦發現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都應當將之制止于萌芽狀態,而不能放任不管。
第2款是關于家長與學校應當配合管教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以及可以將其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的規定。學校和家長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未成年人是實踐中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本款規定的“相互配合”,是指學校發現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時,除了應當進行教育外,還應當及時通知家長,相互通氣,共同采取措施加以管教,反之亦然。家長發現未成年人有嚴重不良行為時,也應當與學校相互配合,共同教育。本款規定的“采取措施”是指通過疏導、談心、制定教育計劃等方式引導未成年人“棄惡從善”。對于家長無力管教、學校也難以管理的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本款同時規定了“也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工讀學校是對有違法和輕微犯罪行為的未成年學生進行特殊教育的學校,是普通教育中的一種特殊形式,也是實施9年義務教育的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形式。實踐證明,工讀學校對于教育、挽救有違法和輕微犯罪行為的未成年學生起到積極作用。1987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教委、公安部、團中央《關于辦好工讀學校的幾點意見》的國辦發[1987]38號文件(以下簡稱38號文件)中對于工讀學校的地位和作用予以了肯定,其中對工讀學校的性質、任務和辦學指導思想以及思想的政治教育和學生管理、招生來源、畢業生出路等問題進行了規定;確立了“立足教育、挽救孩子、科學育人、造就人才”的指導思想;明確了工讀學校的任務是全面貫徹執行教育方針,把有違法和輕微犯罪行為的學生教育挽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并掌握一定生產勞動技術和職業技能的社會主義公民。根據本款的規定,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之所以送工讀學校,是為了對其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對于送到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學生,應當以轉變其產生嚴重不良行為的思想為首要任務,應當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切實加強理想、道德、法制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幫助其明辨是非,認識并改正錯誤,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養成良好的品行。
第3款是關于對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的程序的規定。根據本款的規定,對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送工讀學校主要有兩條途徑,即一條途徑是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另一條途徑是由原所在學校提出申請,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對于這兩個途徑應當視為兩條獨立的請求程序,任何一條途徑都可以提出,而不需要經過另一方的同意和認可。除此之外,規定了批準程序,即應經“教育行政部門批準”,這主要是指要經過直接主管工讀學校的教育局批準。本法規定的上述程序與1987年6月國家教委、公安部和團中央《關于辦好工讀學校的幾點意見》(以下簡稱意見)中的程序是不同的,《意見》中規定“工讀學生入學須經當地區、縣教育局和公安局共同審批。學校和街道應共同做好家長及學生的思想工作。經過審批應當入工讀學校學習而拒不報到的,或報到后又中途擅自逃離的,公安部門要積極幫助學校使他們入學。”由此可見,《意見》中的程序是帶有強制色彩的,從目前全國范圍內看,一些較大城市設立的工讀學校,正在由強制入學向自愿入學轉變,教學體制也在改革,學制上趨于向普通中學和職業技術學校靠攏,管理上則趨于軍事化。而一些邊遠地區的生源則主要靠公安機關強制送工讀。在立法中認為,對于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應當著重于正面教育和引導,不宜對其采取強制性的手段,如果公安機關介入共同審批,或者強制入學,易造成未成年人的心理傷害,因此,此次立法將一些工讀學校成功的辦學經驗和趨勢予以吸收,采取了家長送或者學校送,由教育部門批的模式。實踐中,可能存在學校主張送工讀學校而家長不愿意送的情況,對此,學校應當做好家長的工作,但并非一定要取得家長的同意。教育行政部門在審批時,應當認真審查,對于學校、家長確實無法管教,或者不具備管教條件,而且有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學生按照程序予以批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2000修訂)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菲律賓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反腐敗公約》的決定
2005-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5)
2005-10-27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的具體產生辦法
1996-08-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02-10-28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本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職權的決議
1982-12-04臺灣省出席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協商選舉方案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01-04-28證券公司監督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規章制定程序條例(2017修訂)
2017-12-22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2014)
2013-12-11國務院關于修改《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2-1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8-15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關于推進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