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某一法律關系是否為雇傭法律關系,需要結合實體要件進行判斷。雇傭關系與合同關系有區別,法律責任也不同。法律責任不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十條、第十一條的規定,勞動者和承包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自身損害的歸責原則不同。雇員賠償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只有用人單位能夠證明勞動者的人身傷害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勞動者的故意行為造成的,才能免除責任。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承包人在完成工程過程中造成的損害,即原則上由承包人自行承擔責任,但定作人對定作、指示、選擇有過失的,定作人應當根據自己的過錯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在司法實踐中,勞動關系與合同關系的區別一般從以下五個方面來判斷:
1。勞動合同的目的是直接提供勞務,合同的目的是完成工作成果,提供勞務只是完成工作成果的手段。如果工作的目的只是提供勞務,那就是就業;如果工作的目的是完成工作成果,提供勞務只是完成工作的一種手段,那就是承包。在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存在著一定的人身依附關系。雇員無權選擇如何安排工作地點、工作時間和工作流程,雇主可以隨時干預雇員的工作;定作人和定作人之間存在合同關系。雙方自始至終都是平等的,沒有個人依戀。定作人有權決定如何安排工作,定作人無權干涉。
3。獎勵決定的依據和風險是不同的。在雇傭關系中,報酬的確定是以市場勞動力的價格結合相應的行業標準來確定的。薪酬一經確定,員工一般可以長期獲得穩定數額的薪酬而不存在損失風險;而合同的薪酬則是根據自身的技能或生產規模、原材料價格等確定的,有時薪酬與材料價格相結合,而承包商必須承擔潛在損失的風險。合同義務是否可以轉移是不同的。勞動關系中的勞動者不得將勞動義務轉移給他人,但必須親自履行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中,承包人可以將承包的工作交給第三人,也可以與他人合伙完成,也可以請幫工一起完成。
5。在簽訂合同時,雙方的出發點是不同的。在勞動合同中,用人單位選擇勞動者時,根據勞動者的勞動技能是否適合自己的需要,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訂立勞動合同;在合同中,定作方選擇承包人的條件是承包人的技能、生產設備或者生產規模、信譽等能夠勝任本工程,承包人根據自己的技能或者現有條件,是否能夠完成本工程,訂立合同,以及能否獲得利益。
在此基礎上,梳理了為他人采伐林木是雇傭關系還是契約關系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在實踐中,當事人之間的書面勞動合同很少,因此判斷一種法律關系是否屬于勞動法律關系,需要結合實體要件來判斷。如果您對此有更多疑問,律師事務所將提供專業的法律咨詢服務。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占地判定的法律依據都有哪些
2021-02-05交警強制措施能撤銷嗎
2021-01-14非全日制用工的勞動關系特點有哪些
2020-11-18著作知識產權年限多久
2021-01-14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刑事救濟
2021-02-07解約定金與違約金的區別
2020-11-24發生交通事故首先怎么辦
2021-02-03沒續簽合同能賠償雙倍工資嗎
2020-12-23肇事叫人頂包算逃逸嗎
2020-11-17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遺產繼承公證怎么辦理
2021-03-14拆遷房產證過戶需要什么證件
2021-02-04簽訂合同,競業限制終身有效嗎
2020-11-26意外險醫療賠付多少錢
2021-03-11人身保險合同是定值保險合同嗎
2020-11-26買車險小心免賠保險條款
2020-12-02“大奔”嗆水受損是否屬于保險事故
2020-12-19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保險合同違約責任形式有哪些
202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