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通則》第123條界定了高度危險作業的概念:“高空、高壓、易燃、易爆、劇毒、放射性、高速運輸工具和其他對周圍環境具有高度危險性的作業”,其特點應該是對周圍環境的危害程度高,突出一種危險性。但是,環境污染一般是指向周圍環境排放污染物或者排放噪聲,超過法律法規規定的標準,對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行為。可見,環境污染行為強調的是對周圍環境的潛在或真實影響,而不是風險。根據商務部《糧油儲運技術規范》第9.2.2條規定,熏蒸糧倉(含露天儲糧、堆放)應嚴格密封,防止有毒氣體泄漏。庫房上下及四周必須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氯化苦30米、溴甲烷20米、磷化氫20米。在這個范圍內,從施藥時到毒氣全部散發時,嚴禁在人內居住和飼養禽畜
高度危險作業損害賠償訴訟與賠償訴訟的舉證責任分配原則不同因環境污染造成的損害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訴訟證據若干規定》第四條規定,在高度危險作業造成的侵權訴訟中,受害人故意造成損害的,由侵權人承擔舉證責任;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中,侵害人應當以法定免責事由與損害結果不存在因果關系為由承擔舉證責任。至于侵權行為的四要件,兩種類型的侵權行為都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因此受害人不必對行為人的過錯承擔舉證責任,但受害人必須證明存在侵權行為和損害后果。區別在于損害后果與行為人的損害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在高危險作業引發的侵權訴訟中,受害人應當承擔因果關系的舉證責任。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醫學和科學不能充分揭示侵權行為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受害人的舉證責任應當是概率證明,否則對受害人不公平。被害人證明因果關系存在的可能性后,舉證責任轉移給行為人,由行為人證明因果關系不存在。從理論上講,將加害人的舉證責任歸咎于被害人的故意事實而歸為舉證責任倒置是錯誤的。典型的舉證責任倒置體現在環境污染損害賠償訴訟中。司法解釋將因果關系的證明責任完全分配給了犯罪人,被害人甚至不需要作初步的因果關系證明人身損害賠償的歸責原則是什么我。過錯責任原則人身損害賠償的過錯責任原則,是指在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主體時,根據行為人是否有過錯來判斷行為人是否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的原則。過錯責任原則的構成要件適用過錯責任原則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時,構成要件包括四個方面,即行為人有主觀過錯,有違法行為,具有損害事實,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這四個要素是不可或缺的。主觀過錯是確定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必要要件行為人無主觀過錯的,不構成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即行為人不存在主觀過錯要件,即使行為人已成為損害事實,且行為人的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他也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過錯責任原則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在適用過錯責任原則時,應當以過錯作為行為人承擔人身損害責任的依據。過錯責任的舉證責任由原告承擔,即實行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在訴訟中,原告應承擔其訴訟請求的全部舉證責任。證據不足或者無法提供的,原告將依法承擔敗訴的法律后果。過錯推定原則,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是指從損害事實本身主觀上推定行為人有過錯,并據此確定行為人責任的歸責原則。它包括以下內容:1。過錯推定原則只適用于法律規定的一些特殊侵權行為:(1)國家賠償責任;(2)用人單位的責任包括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造成損害的責任,用人單位的責任和定作方的教學過失責任(3)違反安全義務(4)物體損壞責任(5)醫療事故責任(6)學生傷害事故責任和機動車造成人身傷害的情況道路交通事故中對非機動車駕駛人或行人的損害
在適用過錯推定原則確定侵權損害賠償時,侵權損害賠償的構成仍需具備損害事實、違法行為、因果關系和主觀過錯四個要件,但主觀過錯由推定確定。但是,被告也可以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為了避免賠償責任,原告只需證明:(1)違法行為(2)損害事實(3)損害事實與違法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在完成這三個要件的舉證責任后,法官直接推定被告有過錯,不要求原告提供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證據,而是從損害事實的客觀要件及其與違法行為的因果關系推定行為人主觀過錯。運用過錯推定原則,從損害事實中推斷行為人的過錯,可以使被害人免除部分舉證責任,處于有利地位,更有利于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同時,行為人也可以提供證據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在訴訟中,被告人不能證明自己的過錯或者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無過錯責任原則是指損害事實與行為人的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的原則,法律特別規定應當承擔的責任,《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規定:“沒有過錯,但法律規定應當承擔民事責任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里規定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無過錯責任原則具有明顯的懲戒和預防作用。無過錯責任原則加重了行為人的責任,使受害人更容易實現損害賠償請求權,損害的權利可以得到及時救濟。無過錯責任原則僅適用于一部分特殊侵權行為:1、產品侵權損害賠償;2、高度危險作業侵權損害賠償;3、環境污染侵權損害賠償;4、動物損害賠償責任;5、工傷事故責任p>2。責任構成要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侵權損害賠償構成要件有三種,即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違法行為與損害事實的因果關系在訴訟中,原告應當提供證據證明違法行為,損害事實和因果關系。原告完成上述舉證責任后,除非被告能證明損害是由于被害人的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的,否則可以免除賠償責任。證據不足或者不能提供證據的,成立損害賠償責任,由被告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公平責任原則是指行為人和受害人都沒有過錯,但由于損害已經發生的原則,以社會公正理念作為損害賠償的標準,根據實際情況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假離婚再復婚算二婚嗎
2020-12-28打人縫針賠多少錢
2021-01-25不交答辯書法院能繼續審理案件嗎
2020-12-22知識產權入股公司解散可抵債嗎
2021-02-11人身損害賠償法全文是什么
2021-01-02工商部門的行政處罰處理要多長時間
2020-12-29票據行為票據能力是如何的
2021-01-08買賣合同糾紛判決多久生效
2020-12-16怎樣通過申請支付令來要債
2021-02-15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勞動合同變更協商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4產假期間安排工作符合法律規定嗎
2020-11-22再保險合同之法理構造是怎樣的
2021-01-09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朋友借車惹糾紛保險費、修車費誰來負擔
2021-03-03被保險人死因不明時保險公司的責任該如何承擔
2021-03-06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07網約車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0-11-14《旅行社責任保險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
2021-01-18死亡事故理賠流程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