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操作中,有的公司違反法定減資程序,通過法定減資決議進行實質性減資,削弱了公司的信用和償付能力,資本不變原則要求未經法定程序不得變更公司資本總額。《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規定:“公司需要減少注冊資本時,必須編制資產負債表和財產清單。公司應當自作出減少注冊資本決議之日起10日內通知債權人,并于30日內在報紙上公告。債權人有權要求公司在法定期限內清償債務或者提供擔保;公司減資后的注冊資本不得低于法定最低保險金額。”這種設計的邏輯是,通過充分的披露和公示,債權人可以知道自己的權利可能受到威脅,可以及時采取措施提前獲得還款或擔保,從而規避減資風險,特別是公司股東在作出減資決議后的法定期限內不履行通知義務,也不向債權人清償債務或者提供擔保的,本次重大減資,如何確定減資的有效性?民事法律規范在性質上可分為強制性規范和任意性規范。《公司法》第一百七十八條中的“應當”應當解釋為強制性規范。根據公司法理論,強制性規范可分為有效規范和管理規范。管理規范大多是出于社會事務管理的需要而制定的,違反強制性規范的法律行為不一定無效。減資程序不僅具有程序性的意義,還將直接影響債權人和股東實體權利的配置和行使。從這個意義上說,減資程序也具有實體價值。因此,在協商機會不平等、股東自治受到阻礙的情況下,法律將涉及債權人利益的程序設定為強制性規范,可以避免機會主義行為,提高公司法領域法律行為的效率和可預見性,確保通過適當的程序實現正義。雖然《公司法》沒有明確規定違反第一百七十八條的法律后果,但該規定關系到交易安全和社會穩定,具有保護債權人利益的強烈目的,因此,應將其認定為強制性的效力規定,違反強制性規范的效力應受到其違法性的影響。效果只能是絕對無效還是完全無效?筆者認為,法院對違反強制性規范的法律行為的無效性進行積極審查認定,可能有悖于他們的意愿,應當遵循“不作為,不作為”的原則。被保護債權人違反減資程序決定減資行為的效力,可能更符合法律目的。債權人可以提起停止減資的訴訟,也可以提起使公司減資無效的訴訟。公司尚未完成減資的,債權人可以向公司行使停止減資的請求權,要求公司停止減資活動。債權人向公司申請不成的,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公司停止減資,依法履行清償債務或者提供擔保的義務。公司減資完成后,債權人有權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宣告公司減資無效,以使公司資本恢復到減資前的狀態(作者單位:蘇州市虎丘區人民法院),(江蘇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份轉讓與上市公司的收購有什么不同
2021-03-03中外合資銀行的最低限額注冊資本是多少
2020-11-09股權轉讓時公司名下房產可否處理
2021-03-01重婚罪的追訴時效是多久
2021-01-16事實收養公證怎樣辦理
2021-03-0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意見書
2021-03-14繼承人死亡其子女能代替繼承遺產嗎
2020-12-27代書遺囑的有效條件及見證人資格
2021-03-16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追討勞動合同違約金有時間期限嗎
2021-01-08實習期滿工傷 未簽合同的賠償
2020-12-09人壽保險具體包括哪些類型
2021-01-13朱某借車給同事吳某,借車發生事故能要求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3-05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保險公司對牙齒的賠償標準規定
2021-03-03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過期了怎么辦呢
2020-12-30土地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3-25私自出售閑散土地怎么處理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