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權轉讓問題(1)未出資股東的股權轉讓實際上是虛假出資,即“無償取得股份”或“無償取得股份”。無出資股東的股權轉讓是否有效不能一概而論。除非未出資的公司股東在股權轉讓中隱瞞未出資的事實真相,受讓人受到欺騙,否則未出資的公司股東的股權轉讓不應視為無效;只要未出資的公司股東的股權轉讓雙方知道未出資公司股權存在的事實,受讓方自愿承擔補足未出資公司股東股權的責任,這不會損害他人的利益,但更有利于公司資本的充實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一款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由兩個以上股東、五十個以下股東共同出資。”第七十五條規定:“設立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應當是五名以上的發起人,半數以上的發起人在中國有住所。國有企業改制為股份有限公司的,發起人可以少于五人,但應當采取募集資金設立的方式。”因此,中國法律不承認設立一人公司(國有獨資公司和外商獨資公司除外),但對公司成立后設立一人公司未作明確規定(3)股權轉讓中含有部分權利和職能內容的股權轉讓是否有效。本文認為,股權內容包括兩種權利:私利和共同利益。自利權是指股東為自身利益所享有的權利,主要包括請求公司盈余分配的權利、請求分配盈余財產的權利、請求轉讓股份的權利和其他財產權利;共同利益權是指股東為公司利益和自身利益而行使的權利,主要包括出席股東大會和表決的權利、知情權、咨詢權、起訴權等參與性權利。自利權必須以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的決議為基礎。雖然自利權是一種財產權,但盈余分配請求權和盈余財產分配請求權必須經股東大會或者董事會批準才能行使。這是一個預期的權利。它不能獨立于股東而存在,必須依附于股東。當然,它離不開股權和轉讓,資產收購和股權收購都是公司收購行為,它們有各自的特點:1.主體和客體不同。股權收購的主體是收購公司和目標公司的股東,客體是目標公司的股權。資產收購的主體是收購公司和目標公司,收購對象是目標公司的資產,兩者的債務風險不同。股權收購后,收購公司成為目標公司的控股股東。收購公司僅承擔出資范圍內的責任,目標公司的原債務仍由目標公司承擔。但是,由于目標公司的原始債務對未來股東的收益有著巨大的影響,收購公司在進行股權收購前必須對目標公司的債務狀況進行調查。收購中目標公司或有負債難以預測,因此股權收購存在一定的債務風險。在資產取得中,資產的債權債務一般是明確的。除環境保護、職工安置等法律責任外,基本不存在或有負債。因此,資產收購側重于資產本身的債權和負債兩者在稅收上也存在差異。在股權收購中,納稅人是收購公司和目標公司的股東,但與目標公司無關。除合同印花稅外,根據《關于企業股權投資業務若干所得稅問題的通知》,標的公司股東可因股權轉讓所得繳納所得稅。在資產收購中,納稅人是收購公司和目標公司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緩刑量刑標準
2020-11-27誤切卵巢手術醫療事故如何處理
2020-11-27輕傷案件找個律師收費方式有哪些
2021-01-11滴滴拒絕接受監督的危害處罰是怎么樣的
2021-02-10車禍私了要去交警隊簽什么協議
2020-12-22發回重審后還能提管轄權異議嗎
2021-03-13夫妻間冷暴力違背婚姻法嗎
2021-02-09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保密義務不是競業限制單位,需不需額外付費
2020-12-05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勞務合同書和入職協議有什么區別
2021-01-08如何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02事業單位解聘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1-01-21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有哪些區別
2021-01-01車輛轉借他人 保險不牢靠
2020-11-12三者險理賠以修理為前提嗎
2021-01-11保險人未盡說明義務 相關保險條款無效
2020-11-15汽車被淹該怎么理賠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