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如果因欺詐導致勞動合同無效,員工應賠償給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2004年底,北京大學“假博士”劉志剛(原名劉曉浩)偽造了該大學生,北京大學碩士、博士學位,申請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以下簡稱鄭州航空學院)教師職位。學院相信了這一點,并與劉志剛就招聘事宜進行了談判。為了讓劉志剛畢業后能在學院工作,鄭州航空學院決定讓他在畢業前工作。2004年12月,劉志剛到鄭州航空學院工作。根據博士生待遇,學院支付劉志剛4萬元安置費,3個月工資6000元,并分配了一套120平方米的住房。劉志剛上班后,一再以自己是北京大學博士為由要求更高的待遇,并不斷要求學院配置計算機、打印機和科研啟動資金。鄭州航空學院向北京大學詢問,發現該學院被騙,向公安機關報案。法院最終以欺詐罪判處劉志剛3年零6個月有期徒刑,罰款4000元
本案涉及勞動合同無效的“認定”和“處理”兩個問題。根據《勞動法》第18條和《勞動合同法》第26條第1款的規定,以欺詐或脅迫手段訂立的勞動合同無效。對于“欺詐”,勞動部解釋說,一方故意將虛假情況告知另一方,或故意隱瞞真實情況,以誘使另一方做出錯誤的意圖表達。無論雇主欺騙雇員還是雇員欺騙雇主,本合同均無效。在本案中,劉志剛的行為無疑符合詐騙罪的特征。其與鄭州航空學院簽訂的勞動合同應視為無效合同。那么如何處理因無效合同而產生的勞動關系呢
法院認為,劉志剛偽造了自己在北京大學的博士生身份,騙取鄭州航空學院按照博士生待遇給予其4萬多元安置費和工資學生。他向被騙單位開具了“收據”而不是“借條”,然后繼續對被騙單位的安置費、科研經費、工資和福利待遇提出了高要求,足以證明劉志剛主觀上有非法占有財產的目的,其行為符合詐騙罪的構成要件。其勞動關系是不受保護的虛假關系,應當返還并承擔因用人單位造成的損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商人‘請’農民搶栽搶種想分征地補償款 法院認定協議無效
2020-12-13重婚罪怎樣才能讓公安機關立案
2020-11-18訴訟前財產保全的前提有什么
2021-03-21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主合同找不到了擔保合同還有效嗎
2021-03-19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集體勞動合同備案需要提供什么資料
2021-03-05勞動合同怎么變更
2021-01-04調崗降薪怎么應對
2021-03-07工傷事故調解與實際不符的還能起訴嗎
2020-12-10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私人企業疫情期間要發工資嗎
2021-01-03人壽保險公司的責任是什么,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0-12-13以房養老政策如何且行且完善
2020-11-21保險合同是否為有名合同,有哪些內容
2021-03-03保險違約責任條款有哪些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