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王某起訴某科技公司,稱該公司未依法為其繳納養老保險,導致到法定年齡無法辦理退休。最終,法院以王某的請求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為由,裁定駁回其起訴。
釋法:按照現行的法律規定,勞動者要求補繳社會保險的,應向勞動監察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提出,該請求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
2011年7月之后,用人單位未為農業戶籍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的,勞動者亦應向上述機構主張補繳,法院不再受理其關于損失賠償的請求。此外,要求補正人事檔案內容、要求辦理退休手續、要求確認工齡等請求,亦均不屬于人民法院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的范圍,不應向法院提出。
誤區二:法定時效無期限
案例:張某于2008年5月入職某物資公司,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11年6月,張某從該公司離職,并于當月申請勞動仲裁,主張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間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最終,法院以張某的請求超時效為由,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
釋法:依據法律規定,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已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用人單位無需再向勞動者支付雙倍工資,亦即本案中張某只能主張2008年6月至2009年5月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
誤區三:自愿放棄權利可再主張
案例:劉某于2009年10月入職某物業公司,雙方當時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10年5月,經物業公司提出,雙方補簽了勞動合同,合同期限為2009年10月至2011年9月。2010年7月,劉某因故離職,遂起訴該物業公司主張2009年11月至2010年4月期間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差額。最終,法院駁回劉某的訴訟請求。
釋法:法律要求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書面勞動合同,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通常,如果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勞動合同的補簽問題已達成合意,補簽的勞動合同中將用工期限追溯到了用工之日,除非勞動者能夠舉證證明補簽勞動合同時的倒簽行為并非其真實意思表示,否則應視為勞動者已自愿放棄索要雙倍工資的權利,其再要求雙倍工資的,不應予以支持。
誤區四:未經工傷認定主張權利
案例:李某系某建筑公司員工,2010年11月因工傷回家治療休養,建筑公司向其支付工資及醫療費等,直至2012年4月雙方發生矛盾,李某起訴至法院要求建筑公司向其支付一次性傷殘補助金、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因李某未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進行工傷認定,法院最終裁定駁回其起訴。
釋法:勞動者因工負傷的,用人單位應在30日之內向統籌地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認定申請;如用人單位拒絕為勞動者申請,勞動者在一年之內可自行申請認定工傷。人民法院受理勞動者因工傷待遇而產生的勞動爭議,以勞動者已進行工傷及傷殘等級認定為前提。在社保行政部門未作出工傷認定結論的情況下,勞動者向法院起訴主張工傷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或受理后駁回起訴)。
誤區五:訴訟中己方不用舉證
案例:趙某于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期間在某外貿公司工作,于2012年7月申請勞動仲裁,主張工作期間延時及休息日加班費,但未提供任何證據。外貿公司則稱其公司嚴格執行每周5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時間,并提供了與趙某簽訂的勞動合同、單方制作的考勤表的證據反駁趙某的主張。最終,法院以證據不足為由,判決駁回趙某的訴訟請求。
釋法:法律規定,勞動者主張加班費的,應當就加班事實的存在承擔舉證責任。但勞動者有證據證明用人單位掌握加班事實存在的證據,用人單位不提供的,由用人單位承擔不利后果。即便勞動者不能提供充分的證據,也應提供較為完整的、初步的證據,如考勤卡原件、考勤表復印件、證人證言、工資條等等。
誤區六:勞動者可隨時主張權利
案例:朱某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在某公司工作,于離職當月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該公司向其支付工作期間未休帶薪年假的工資。該公司稱每年均已安排朱某休帶薪年假,但未舉證。朱某亦未就其未休帶薪年假,亦未享受未休帶薪年假工資的主張提供證據。最終,法院判決該公司向朱某支付2011年、2012年未休帶薪年假工資,駁回了朱某的其他訴訟請求。
釋法:依據規定,發生勞動爭議,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與爭議事項有關的證據屬于用人單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單位應當提供;用人單位不提供的,應當承擔不利后果。對于用人單位保存勞動合同文本、工資支付憑證、考勤記錄等,現行規定均要求了2年的保存期間,用人單位在此期限之內應承擔舉證責任。如訴訟請求針對2年之前提出,則需要勞動者舉證。
誤區七:對勞動報酬約定籠統
案例:錢某于2010年2月至2012年7月在某培訓學校工作,雙方簽訂有書面勞動合同,該合同未明確約定錢某的月工資標準,只是約定“不低于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根據錢某的工資存折轉賬記錄,錢某每月的收入不固定,大體在4000元左右。錢某離職后申請勞動仲裁,要求該學校支付加班工資并按照月工資4000元的標準向其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等。該學校則稱錢某的月工資為2000元,其余為加班工資,即錢某加班工資已經支付,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金亦應按照2000元的標準計算。最終,法院駁回錢某關于加班工資的請求。
釋法:按照現行法律規定,員工工資標準及發放情況等應由用人單位來舉證,但如本案例中的情況,用人單位提交的工資表顯示金額與勞動者的實發工資數額相符,考勤記錄亦顯示存在勞動者所述加班情況,在關于工資構成雙方說法不一致的情況下,法院很難僅憑勞動者的陳述就采信其主張。如果勞動合同對勞動報酬有明確的約定,本案例中的爭議則完全可以避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客,托運人或收貨人基本義務有哪些
2021-01-02公證催收債權能否中斷訴訟時效
2021-01-30民法典規定的維修基金有途有哪些
2020-12-29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擔保公司違約金合法嗎
2020-11-19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家暴離婚起訴書
2021-03-24解除婚姻關系有什么條件
2020-11-15上級法院可交給下級法院審理的案件有哪些
2021-02-06二審維持原判多久才可以生效
2020-12-27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股東之間能有競業限制嗎
2021-01-13勞務分包需要交履約保證金合法嗎
2021-03-20五一勞動節幾天三薪
2020-12-19勞動仲裁單位什么情況下讓和解撤訴
2020-12-24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保險合同無效案例有什么規定
2020-12-17無證駕駛免賠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聲明
2020-11-11什么是損失補償原則,影響保險補償的因素有哪些
2021-03-18投保人死亡后怎樣變更投保人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