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職半年離職后還能重新入職嗎?
一般情況下,是可以重新入職的,只要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雙方同意就可以。當然,如果原來在該單位工作時的表現不好,或者辭工時關系沒處理好,就很可能被用人單位拒絕。
我國法律有明確規定嗎?
我國《勞動合同法》沒有對此作出限制性的規定,也不會作出這方面的規定——因為我國有關勞動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是鼓勵充分就業。具體法條規定如下:第三條訂立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誠實信用的原則。依法訂立的勞動合同具有約束力,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應當履行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第七條用人單位自用工之日起即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用人單位應當建立職工名冊備查。第八條用人單位招用勞動者時,應當如實告知勞動者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地點、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了解的其他情況;用人單位有權了解勞動者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基本情況,勞動者應當如實說明。第十條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已建立勞動關系,未同時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的,應當自用工之日起一個月內訂立書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在用工前訂立勞動合同的,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發生勞動爭議企業如何舉證
當前人民法院受理的勞動爭議案件主要分為五種類型:
1、因用人單位開除、除名、辭退職工和職工辭職、主動離職所發生的勞動糾紛;
2、因執行國家有關工資、保險、福利、培訓、勞動保護規定所發生的待遇糾紛;
3、因用人單位給予職工行政警告、記過、留用察看、職工不服所引起的管理糾紛;
4、因履行勞動合同涉及合同效力的確認、合同的變更、履行、終止以及因對勞動合同的理解發生爭議或因一方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勞動合同所發生的勞動合同糾紛;
5、按照有關法律、法規所處理的其他勞動爭議。
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3月22日通過的《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13條規定:“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對此,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6條作出了相應的規定:“在勞動爭議糾紛案件中,因用人單位作出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減少勞動報酬、計算勞動者工作年限等決定而發生勞動爭議的,由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
對于入職半年離職后是否重新入職等等有相應的疑問,需要詳細了解可以在線詢問律霸網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承諾書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怎樣證明侵權商品來源合法
2020-11-30與交警車相撞發生的交通事故如何認定責任
2021-02-05喪葬費、死亡撫恤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1-02-14戒毒所不是直系親屬可以探視嗎
2021-03-17最新勞動合同范本格式范本
2021-03-08協議管轄是否只能中國法院
2021-03-26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不贍養老人的子女能分撫恤金嗎
2020-11-13把房產贈與給孩子算財產轉移嗎
2021-01-01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存在
2021-02-05資產重組職工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3-05工會怎么進行勞動爭議調解
2020-12-15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達到人身意外傷害標準的應該滿足哪些要件
2021-01-22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影響產品類風險有哪些因素
2020-11-13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