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法律行為與事實行為
論及民事法律行為,我們就必須了解另一個概念,事實行為。全部民事法律關系的調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通過法定主義設定權利和義務,另外一部分就是由法律行為制度來完成。事實行為正是屬于相對于法律行為而言的法定主義部分。將兩種法律制度在此進行對比,對探究民事法律制度的設立是非常有必要的。
1.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它本質上是行為人設立法律關系意圖的外在表示。
而事實行為則完全不以意思表示為構成要素。當事人實施行為目的并不在于追求民事法律后果。因而法律對事實行為的構成要件的概括中也并不考慮不同行為人的具體意圖內容。因此事實行為必然是某種客觀行為,是某種業已實施的、客觀外界造成影響或后果的行為。僅停留在內在意志階段或意志表示階段,而未表現為作為或不作為的行為,不構成事實行為。
2.法律行為依行為人的意思表示內容而發生效力。
有效成立的民事法律行為使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發生效力,而并非使行為人的客觀行為發生法律后果。而事實行為直接產生法律后果。因此,產生法定后果的法律事實和產生意定后果的法律事實兩者間有著本質的區別:法律行為之所以發生法律效力是基于法律對表意人“意思自決”價值認許的結果。其他非法律行為所產生之法律關系是基于“法律本身”價值的考慮。
3.法律行為本質不在于事實的構成,而在于意思的表示。
而事實行為相反。這是由法律行為的主觀性特征和權利義務效果的非法定性決定的。在法制史角度看,正如我們所知道的,早期交易只存在即時交付情況。而法律行為觀念僅僅是在意思表示從事實行為中分離出來之時才逐漸形成。只有在商品經濟較為發展的階段才產生了交易活動中約定(諾成)行為與實際履行行為相分離的要求。也才形成了“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這一觀點。正如梅因所說:“羅馬法上契約觀念的成熟是經過‘要式交易行為’到‘諾成契約行為’的一系列轉變后最終完成的”。
(二)民事法律行為的內涵與特征
我國在民事法律制度的制定過程中吸收了許多德國與蘇聯的立法經驗。“民事法律行為”亦稱“法律行為”。我國《民法通則》第54條中對其定義如下:民事法律行為是公民或法人設立、變更、終止民事權利和民事義務的合法行為。我國對民事法律行為(以下簡稱法律行為)“合法性”特征的規定不同于大多數國家。之所以在立法時我國將“合法性”作為法律行為特征是因為,當時我國在很大程度上參照了前蘇聯關于法律行為之界定。
在理論界大多數學者對合法性特征持否定態度,總結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法律行為加入合法性特點必然造成邏輯混亂。
由于法律行為被定義為合法性行為這迫使我們又不得不創設“無效的民事行為”、“可撤消的民事行為”。將“民事行為”作為民事法律行為的上位概念。否則將無法解決行為具有“合法性”卻“無效”的邏輯混亂情況。然而又有人提出,增加了一個上位的概念還會引起新的邏輯錯誤與認識的混亂。因為按照設定“合法的民事行為”的外延應該等同于“民事法律行為”。這就要求其將意思表示作為其不可缺少的構成要素。但是,“民事行為”應該是指有民事法律意義的,在人的意識支配下的人身體的動靜。若將其只限于以意思表示為要素,則是強行變更了它的內涵。造成一系列新的矛盾的出現。
2.法律行為成立與否是一種事實判斷;而合法與否是法律給予的價值判斷。
如果認定法律行為具有合法性特征,那么也就是說在其不具合法性時即不成立。而是否合法是應由法律給予判斷的,如果行為不成立將沒有法律判斷的標的,也就談不上合法與否。這是有本質矛盾的。
3.法律價值角度講,法律對合法性判斷代表著國家公權的意志。
而從法律行為設立的目的來說是為了讓人們實現“私權自治”。公權在法律行為成立階段就介入私權是不合理的。這將縮小權利自治的范圍空間,給自由活動的權利套上枷鎖。這樣的規則產生于計劃經濟時代的蘇聯也許是適應的,因為那時候強調的是公權至上。而對于現階段的中國則早已沒有了實際意義,反而會成為束縛社會發展的不良規則。
4.“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和發展自我的沖動……,同時也有加入公共利益的意愿”(即所謂人類的自利性與社會性)。
正是這樣一種人性中自我發展的需求,使人們迫切地需社會提供一套可以給予人們“自由”的秩序規則。法律行為正是產生于這樣的需求之上。它的首要前提是人不是生物學上的人,而是倫理學上的人。故而,它的哲學基礎——倫理學基礎是康德的主體論哲學。它的產生是市民社會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必要。
以上就是小編搜集整理到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能夠有所幫助。相信通過小編搜集到的相關資料,您已經清楚了解到了民事法律行為的具體內涵與特征了吧,當然,如果您依舊對此感到困惑,或者您還有什么相關法律問題需要解答,歡迎您到律霸網進一步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員工受刑事處罰獎金如何發
2020-12-13道路交通事故協議書格式
2021-03-20什么是駁回訴訟請求
2020-12-02無償償幫工受傷的責任誰承擔
2020-12-11警察能處理土地糾紛嗎
2021-03-24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確認勞動關系規定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01壽險責任準備金的管理方法
2020-12-29哪些人適合購買意外保險
2020-11-22保險公司擬定健康保險的保險條款需要審批嗎
2020-11-24未按期交費保險公司可以不賠償嗎
2020-12-29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保險法爭議是指哪方面
2021-02-14建筑施工企業雇主責任保險條款
2020-12-19代理公司未及時出保單 保險公司被判承擔理賠
2021-02-03為什么要為車輛買保險?
2021-02-25村委會是不是確認土地承包無效的主體
2021-02-09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土地互換后征用補償費怎么結算
2020-12-15征地拆遷中常見有哪些常見問題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