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的求職后換來了一份沉甸甸的合同,少則幾頁多則幾十頁的《勞動合同》中內容可真不少。有時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后,用人單位便把勞動合同收走了。那么,從法律角度分析的話,單位未交付勞動合同是否合法?若你不是很清楚的話,不妨跟隨律霸小編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單位未交付勞動合同是否合法
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屬于違法行為。
《勞動合同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定:“勞動合同文本由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各執一份。”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后,未將依法應當由勞動者收執的一份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則用人單位的行為即構成違法。
本法第八十一條規定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行為屬于應當承擔法律責任的違法行為,是因為在實踐中,一些用人單位以各種理由扣押本該由勞動者收執的一份勞動合同。在勞動者權益受到用人單位侵害,尋求法律救濟時,由于勞動者拿不出勞動合同文本,往往很難舉證證明與用人單位約定的各項權利,有時甚至難以證明本人與該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從而導致勞動者的合法權益有時得不到法律救濟。為了保證勞動者在受到用人單位侵害時能夠盡快合法地得到法律救濟,有必要讓用人單位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違法行為承擔法律責任。
二、單位不交付合同文本怎么辦
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兩類:
(一)行政法律責任。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改正。責令改正的目的是糾正違法狀態,其屬于行政命令,而非行政處罰。由于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的行為不屬于情節嚴重的違法行為,所以本法沒有設定對這類違法行為的行政處罰。
(二)民事性質的法律責任。如果用人單位未將勞動合同文本交付勞動者,并且給勞動者造成損害的,則用人單位應當對該勞動者承擔民事性質的賠償責任。根據《勞動法》以及《勞動保障監察條例》規定,用人單位不依法承擔以上賠償責任,或者勞動者對賠償數額等不服的,勞動者可以依法通過勞動爭議處理途徑尋求法律救濟。
通常是需要幾份就會實際簽訂幾份勞動合同,因此就有可能出現多份勞動合同的情況,而作為不同的當事人,自然是需要由自己保管自己的那份勞動合同的。但現實中卻經常出現單位未交付勞動合同給勞動者的情況,認為勞動者看不到合同,那么自己就可以隨意損害其合法利益,但其實單位這樣的行為是違法的,這點還請大家注意。
未簽訂勞動合同 辭職老板不發工資怎么辦
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全文2020
工作中受傷,沒簽勞動合同怎樣維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證明婚內財產是個人財產
2021-02-10治安案件多久不予追究
2020-12-05管轄權異議上訴被駁回怎么處理
2020-12-31先干活后簽合同違法嗎
2021-02-16我國最新喪葬費賠償標準
2020-11-16擔保合同無效有幾種情況
2020-12-10高速事故一般處理多久
2021-03-15用人者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21產假辭退我違法嗎
2021-02-17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職工崗位調動的前提和程序是什么
2021-03-26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軍人病退的規定是怎么樣的
2021-03-20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在職勞動糾紛申訴期是多久
2020-11-25什么是保險條款
2020-12-27侵權案件中人身險可否獲得賠償
2021-01-30人生不同階段保險如何規定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