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傷認定超期后傷者的救濟途徑有哪些
救濟途徑有以下兩種觀點:
第一種觀點是傷者通過工傷保險賠償案由獲得救濟。其依據為:
1、《勞動法》第七十三條“勞動者在下列情形下,依法享受社會保險待遇(三)因工傷殘或者患職業病,”
2、國務院《條例》第五十二條“職工與用人單位發生工傷待遇方面的爭議,按照處理勞動爭議的有關規定處理”
3、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之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
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六條“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
第二種觀點,是傷者直接通過一般民事損害賠償案由獲得救濟,其依據為:
1、《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第四十八條“?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2、《職業病防治法》第五十二條“?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
第一種觀點即工傷待遇賠償的優點為:
1、無戶籍歧視,城鄉傷者賠償標準統一
2、適用無過錯原則
3、舉證責任倒置《職工或者其直系親屬認為是工傷,用人單位不認為是工傷的,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條例二十三條)》,缺陷為對誰是工傷認定主體、誰是勞動能力鑒定主體、傷者是否因工傷認定申請的失權因而喪失獲得賠償有較大的爭論
第二種觀點即民事損害賠償的優點為:
傷者能得到完全賠償,賠償金額超過工傷待遇賠償。
缺陷為:
1、有戶籍歧視,城鄉傷者賠償標準各異
2、適用過錯原則(而之所以發生工傷絕大部分是傷者違反操作規程引起)、過錯程度如何確定基本根據審判法官的主觀決定,因而裁判賠償的金額相差很大
3、適用“誰主張誰舉證”,舉證責任對傷者不利
4、加重了用人單位負擔。因此有關部門和學者對此分歧很大,審判實踐中也意見不一
兩種救濟途徑的必經程序
上述兩種救濟途徑,傷者均應當通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傷認定、勞動爭議申訴兩個環節。在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和勞動爭議仲裁部門不予受理的情況下,傷者才可向法院起訴。因為,如果不考慮第三人原因致傷的情況,因工傷事故而發生的糾紛畢竟是勞動爭議糾紛,如《條例》第五十二條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六條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二條之規定。而且,傷者在申訴或起訴前,應當作司法鑒定:
(一)可以確定賠償金額,
(二)可以確定申請時效或訴訟時效。前者的鑒定按一般人身損害傷殘鑒定標準、后者司法鑒定應當是按《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
兩種救濟途徑的時效
考慮到傷者的實際情況,根據《條例》等相關的規定,訴訟或仲裁申請時效可以分兩種情況:
1、傷情不嚴重的,自停工留薪期滿起計算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即自傷者受傷之日起滿12個月計算(特殊情況24個月);
2、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的,應當為作出司法鑒定之日起計算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
以上兩種均適用時效中止、中斷。依據為:
(1)《勞動法》第八十二條之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
(2)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規定“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即為傷者知道或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之日起60天
(3)《條例》第三十一條“?職工因工作遭受事故傷害或者患職業病需要暫停工作接受工傷醫療的,在停工留薪期內,原工資福利待遇不變,由所在單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者情況特殊,經設區的市級勞動能力鑒定委員會確認,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不得超過12個月。工傷職工評定傷殘等級后,停發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關規定享受傷殘待遇。工傷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仍需治療的,繼續享受工傷醫療待遇。”
(4)即將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之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5)《民法通則》第一百六十三條“下列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一)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
第一百三十九條:“在訴訟時效期間最后六個月內,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的,訴訟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訴訟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第一百四十條:“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時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綜合上述,小編整理有關工傷認定的相關內容。由此可見,傷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傷情大小及家庭情況擇優選擇,傷者最好的選擇還是在受傷日起,盡快的了解工傷認定方面的知識,及時申請工傷認定,更能快速的申請理賠。如果你對這方面還有更多問題,律霸網提供專業法律咨詢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基金管理公司減資條件
2020-12-01縱容他人犯罪怎么處罰
2020-12-24工傷認定過期怎么辦,工傷認定超期的后果有哪些
2021-02-01銀行貸款擔保的流程是什么,貸款保證擔保中的法律風險
2020-12-27如何證明欠條是威脅的
2020-12-19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監護制度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26房地產開發流程是什么
2021-02-12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代位追償權的實現影不影響保險公司理賠
2021-03-04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房地產保險合同有什么主要內容
2021-01-29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車撞自家人保險賠不賠及其依據是什么
2021-02-0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有哪些
2021-01-02對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0起訴保險公司拒賠訴狀有什么內容
2021-02-20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