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勞動關系是相對于由勞動合同調整的律關系而言的,是勞動關系雙方當事人在建立勞動關系或變更原勞動關系時,沒有按照法律的要求簽訂書面的勞動合同,但雙方在實際工作中存在勞動關系的狀態。它既包括有口頭合同的真實存在的事實勞動過程,又包括無口頭合同或無法舉證證明的真實存在的事實勞動過程。
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按如下原則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一)主體合法。
勞動力的提供者應當具有勞動權利能力和勞動行為能力;用人單位應當具備用人資格。否則,這種勞動關系本身就是無效的,應當直接按照我國《勞動法》關于無效勞動關系的規定來處理,有關規范文件也沒有提出事實勞動關系之必要。
(二)勞動行為已經發生。
勞動關系的標的是勞動行為,該行為的存在和終結是形成勞動關系的主要標準。只有勞動者按照用人單位的要求,付出一定的體力和智力,完成了工作內容,才意味著勞動者以向用人單位讓度自己的勞動力使用權,提供了有償勞動,從法律上形成一種勞動關系。否則,既無口頭約定又無實際付出勞動,不可能形成勞動關系。因此,勞動行為發生是判斷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重要標志之一。
(三)從屬關系已經形成。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生產資料相結合,進行特定的生產工作,將人身自由在一定時空范圍內歸用人單位支配,服從勞動分工和工作安排,遵守勞動紀律和規章制度,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和監督,并從用人單位處獲得勞動報酬和有關福利待遇。因而,在一定時期內,勞動者從屬于用人單位,兩者形成一種穩定的管理與被管理關系。這是事實勞動關系的重要構成要件之一。如未形成這種特殊的從屬關系,則不構成事實勞動關系,甚至也不構成勞動關系。身份上的從屬性應當判定為事實勞動關系的主要標準之一。
(四)默認的意思表示。
在勞資雙方之間存在著意思表示合意的要素,這種合意或是通過口頭約定或是通過行為默認而形成,即勞資雙方存在的從屬關系的事實在客觀上等同于雙方當事人間有訂立契約的意思表示,如此才能在理論上保持一貫性并符合現實的情況。
(五)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
在事實勞動關系中,用人單位提供勞動條件和規定的勞動標準,勞動者提供有償勞動,兩者之間存在概括的意思,或提供口頭約定或通過行為默認而形成的,因此,從法律上看,事實勞動關系具備了主體、內容和意思表示三個要素,雙方之間形成了勞動關系,只是未形成書面合同,欠缺法定的形式要件。這也是事實勞動關系區別于勞動法律關系之所在。
本文就事實勞動關系如何認定的問題進行了具體闡述,相信現在大家都能夠知道如何確定事實勞動關系了吧。事實勞動關系可以幫助勞動者爭取很多的合法權益,所以一定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如果您在事實勞動關系方面還存在著其他問題的,建議您咨詢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情感咨詢騙了幾千元怎么維權
2020-11-30連帶責任的內容有哪些
2021-02-03擔保合同能否約定獨立效力
2020-12-12精神暴力是否納入家暴的范疇
2021-01-23勞動仲裁可以索要名譽賠償嗎
2021-03-15婚內財產協議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1-01-14分期付款買賣合同的適用情形
2021-02-16公房使用權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1-06入職要提供無犯罪記錄證明嗎
2020-12-27同一時間段能否成立不同勞動關系
2021-01-17實習期離職需要提前多久
2021-01-06調崗后沒采用書面形式但員工已就崗,什么時候提出異議有效
2021-03-16勞動糾紛調解手續有哪些
2021-02-02保險合同糾紛
2021-01-15意外死亡沒有報警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8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車禍理賠和法院判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1保險法關于車輛理賠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6因污染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拒賠可行嗎
2020-11-21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具體內容是什么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