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法律起訴,去法院。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九條規定,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或者服務的真實信息,不得作引人誤解的虛假宣傳。作為賣家,在對商品進行宣傳時,應當真實準確,不得夸大其詞,更不得欺詐消費者。
作為商家,在選擇售賣商品時,要對進貨渠道進行審查,確定商品是從正規廠家出貨,同時不要在明知是假冒產品的情況下還進行銷售,否則不僅要承擔民事責任,達到一定標準后還要承擔刑事責任。
作為消費者,在購物時,特別是在虛擬網絡平臺購物時,更應擦亮雙眼,明辨真假,不應一味貪圖便宜而上當,假冒商品沒有質量保證,一旦出現問題,可能會對身體、對生活等產生重大影響。
辨清網購促銷陷阱:
一、低價陷阱?!暗诙雰r”、“特價”以及“最低價”等字眼是最常見的,實際上這恰恰是消費者最容易中招的地方。因此購物前可查看該商品的歷史交易價格,防止跌入價格陷阱。
二、宣傳陷阱。相信不少消費者都有類似的網購經驗,寄來的商品和網頁美美的圖片相差甚遠,因此建議向展示實物圖的商家購買,或者購物前索取實物圖。
三、釣魚陷阱?!半p十一”期間,很多曾經網購的消費者會收到商家發送的促銷、物流、支付、紅包等信息,不少可直接點擊網址進入查閱。為免誤入釣魚網站,請勿打開網址鏈接,應進入網店的官方網站、APP查閱信息。
四、定金陷阱。不少商家會以交定金可在“雙十一”當天享受低價的方式吸引消費者提前交納預訂定金,并注明定金不退。在此提醒消費者交定金前要貨比三家,別沖動消費。
五、海外代購陷阱。海外代購存在一定風險。如確需海外網絡代購,消費者除選擇知名度較高的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和可靠的支付方式進行交易外,還要求代購人提供購物憑證、收銀單據、真實聯系方式等,并保留郵寄憑證以備查詢。
六、虛假發貨陷阱。遇到此類問題消費者應及時咨詢了解,臨近系統自動確認收貨時應要求商家延期確認收貨期限或取消訂單,以免錢到賣家手、貨卻沒收到。
七、其他網購要提早做好購物準備。網購前要考慮自己的實際需要,千萬不要因為促銷低價而購買。收貨時當場開箱查驗,特別是代收貨款的交易,一旦發現問題立即聯系商家并拒收商品。
如果您還要了解其他網購陷阱的相關內容,請登錄律霸網官方網站進行咨詢,我們會有專業的律師為您詳細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關于征地拆遷的咨詢
2021-03-19房屋中介費收取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6房屋中介負有哪些法律責任
2020-11-30職工集資建房政策有什么規定嗎
2021-03-21村委集資房發的綠本是什么
2021-01-14集資房不補交超面積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1-02-16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員工離職不辭而別會承擔法律責任嗎
2021-01-11約定競業限制費按年度支付有效嗎
2020-12-27保險公司的形式有哪些
2020-12-03飛機延誤可以退票嗎
2021-01-31保險公司提存的保險保障基金是多少
2021-03-22保險合同糾紛中的法律知識
2021-01-27保險公司定損不合理怎么辦
2020-11-21什么是投保人和被保險人欺詐
2020-12-05保險理賠沒下來保證金怎么寫
2021-02-14保險代理人簽訂假合同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16關于保險理賠時效
2021-03-06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有什么限制
2021-03-02出讓土地贈與他人流程是什么
202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