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標準工時制度有哪些?
工時制度即工作時間制度,據現有情況,我國目前有三種工作時間制度,即標準工時制、綜合計算工時制、不定時工時制。標準工時是我國運用最為廣泛的一種工時制度。在標準工時制下,根據《勞動法》第三十六條、《國務院關于職工工作時間的規定》第三條的規定,工人每天工作的最長工時為8小時,周最長工時為40小時。
①用人單位每周應保證勞動者每周至少休息1日,
②因生產經營需要,經與工會和勞動者協商,一般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1小時,
③特殊原因每天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小時,
④每月延長工作時間不得超過36小時。
顯然,根據標準工時制的規定,工作時間比較固定,且延長工作時間有明確嚴格的限制條件。
二、工時制度特點
①一般以月、季、年為周期綜合計算工作時間;
②其平均日工作時間和平均周工作時間應當與法定標準工作時間基本相同,也就是說,在綜合計算周期內,某一具體日(或周)的實際工作時間可以超過8小時(或40小時),但綜合計算周期內的總實際工作時間應當不能超過總法定標準工作時間。
③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制的,無論勞動者平時工作時間數為多少,只要在一個綜合工時計算周期內的總工作時間數不超過以標準工時制計算的應當工作的總時間數,即不視為加班。若超過,則超過部分視為延長工作時間,并按《勞動法》規定支付報酬,且延長時間的小時數,平均每月不得超過36小時。
根據勞動部《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五條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
(一)交通、鐵路、郵電、水運、航空、漁業等行業中因工作性質特殊,需連續作業的職工;
(二)地質及資源勘探、建筑、制鹽、制糖、旅游等受季節和自然條件限制的行業的部分職工;
(三)其他適合實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職工。
從綜合工時制的特點來看,其基礎仍然是標準工時制,雖然允許一定周期范圍內員工工作時間綜合計算,允許具體的某日(或某周)可以超過法定標準工作,但是仍然要堅持一定周期內總的工作時間及平均工作時間都不能違反法定的標準。
三、不定時工作制
①經批準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工作時間標準和月延長工作時間標準的限制。
②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用人單位應采取適當的休息方式,確保職工的休息休假權利和生產。工作任務的完成。
③實行不定時工作制,除法定節假日工作外,其他時間工作不算加班。
根據勞動部《關于企業實行不定時工作制和綜合計算工時工作制的審批辦法》(勞部發[1994]503號)的第四條規定,企業對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職工,可以實行不定時工作制。
(一)企業中的高級管理人員、外勤人員、推銷人員、部分值班人員和其他因工作無法按標準工作時間衡量的職工;
(二)企業中的長途運輸人員、出租汽車司機和鐵路、港口、倉庫的部分裝卸人員以及因工作性質特殊,需機動作業的職工;
(三)其他因生產特點、工作特殊需要或職責范圍的關系,適合實行不定時工作制的職工。
不定時工作制,最大的特點就是實行此類工時制的職工工作時間不受《勞動法》第四十一條規定的日延長時間標準和月延長時間標準的限制,這個特點使得工作時間無法固定的員工工作時間安排既可以符合法律的規定又能滿足工作時間的不確定性,因此只有不定時工作制可以做到最為靈活的安排員工的工作時間,有效減少成本。
關于勞動合同工作制的相關規定,其實在一定程度上對工作者是起保護作用的,避免員工在工作的時候由于工作時間過長出現意外情況,工時制度有三個標準,員工可根據自己實際工作的情況來確定自己的利益是否受到損失,如果受到損失可依法尋求保護。
簽訂勞動合同通知書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哪些情形屬于因工死亡,工傷死亡賠償金如何計算
2021-03-21八級工傷賠償標準
2021-01-27農民工工傷的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20第三方網絡平臺主要涉及的法律
2021-02-11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家庭冷暴力的認定方法又有哪些
2020-12-31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侵權責任能否仲裁解決
2021-03-07婚后是否可公證來確保個人財產
2021-01-06繼承權受到侵害該怎么保護
2020-11-16政府回購房買賣合同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02抵押貸款要壓房產證原件嗎
2020-11-13批準入職要走什么流程
2020-12-30收取違約金的勞動爭議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31事業單位拖欠工資是勞動爭議嗎
2021-01-15保險理賠員駕車撞事主 車主趴車頭被甩開
2020-12-12投保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保險人和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2-14光伏電站太陽能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26代理人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仍然以被代理人名義實施的行為是否有效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