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簽署勞動協議后,即可認為雙方存在勞動關系,在沒有出現勞動合同中約定的解除勞動合同的事項時,任何一方不得擅自解除勞動關系,否則需要承擔相應的經濟賠償金。對于公司單方面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員工被迫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一、員工被迫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勞動部與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關于印發《外商投資企業勞動管理規定》的通知及最高法2001年在《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公司未經協商,擅自變更勞動合同主要內容,強迫勞動、停發、拖欠、克扣工資、停繳社會保險以及未按約定提供勞動條件等原因,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迫使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關系意向的,公司應該承擔違約責任,應該補發拖欠員工工資,給付經濟補償金并可支付賠償金。
二、那些情形可以被認定為是被迫的?
但是,實踐中,員工卻需要相關證據來證明其辭職系“被迫”的。根據法律規定,如果發生下面這些情形,則一般都將被認為員工的辭職是“被迫”的:
1、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給勞動者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2、用人單位未及時向勞動者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
3、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4、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權益的;
5、用人單位違背誠信原則,通過欺詐、脅迫等手段,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導致勞動合同無效的;
6、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者勞動的;
7、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針對目前企業逼迫員工辭職現象日趨嚴重,有關人士建議:可以考慮設立“推定解雇制度”,即為了防止企業為迫使員工離開企業,使出“調換崗位法”、“下放基層法”、“降低待遇法”、“長期出差法”、“明升暗降法”等手段,突然地、單方面地改變雇員的基本工作條件,如果雇員不愿意接受而辭職,他或她等于被雇主變相解雇,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雇主既沒有正當理由解雇,又沒有提前通知,雇主要對在被逼迫下的員工自動辭職,承擔相應的經濟補償和賠償責任。因此,如果在相關法律中增設此制度,基于法律的預測和指引功能,企業此類行為將會減少,員工的職業穩定性將會增加。
對于用人單位擅自解除勞動關系的情況,需要支付離職員工的薪資,此外還需要支付一定的經濟補償金以及補償金,員工被迫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賠償金的確定是以職員的工齡以及正常工資為依據進行支付的。對于用人單位拒不支付的情形,勞動者可以提起勞動仲裁。
怎樣證明員工與用人單位存在事實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確認勞動關系的依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老公失業而離婚可以離嗎
2020-12-24對于涉外婚姻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19執行董事必須是股東嗎
2021-02-01什么是收益性股權融資
2020-12-01質押權人是否可以使用質押物
2021-03-10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離婚后孩子的探視權的規定一月幾次,探視權的規定一年幾次
2020-11-19遺囑不公證有效嗎
2021-01-03訂婚了想退婚錢怎么辦
2021-03-15借款到期日超過三年還能起訴嗎
2021-02-13交通事故的賠償調解程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學生課間玩游戲受傷學校該負責任嗎
2021-01-04用人單位怎么舉證
2020-11-27雇傭合同與勞動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0-11-29員工提供虛假資料可解除合同嗎
2021-03-20如何證明與單位存在勞動關系
2020-11-14詳細解釋勞動法試用期的約定
2020-12-28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