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期間,如果勞動者發生了工傷,那么用人單位有賠償的義務。國家針對勞動關系死亡賠償標準有進行明確的規定,包括用人單位應該賠償的種類和應該賠償的金額。但是首先也得進行勞動者的工傷認定,并不是所有情況下用人單位都要承擔賠償責任。
一、勞動關系死亡賠償標準
職工因工死亡,其直系親屬按照下列規定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供養親屬撫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1、喪葬補助金為6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2、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標準為:配偶每月40%,其他親屬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兒每人每月在上述標準的基礎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養親屬的撫恤金之和不應高于因工死亡職工生前的工資。供養親屬的具體范圍由國務院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標準為48個月至60個月的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具體標準由統籌地區的人民政府根據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規定,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備案。
4、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的,其直系親屬享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待遇。
二、勞動關系傷亡認定
1、符合申請條件的,行政部門予以受理。對工傷認定申請材料不齊全的,告知在十五日內補齊。
不能提供工傷定點醫療機構初次診斷、工傷職工與單位存在證明和認定工傷必需的證明材料的,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申請。
2、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材料齊全、證據可靠的,應在30日內做出是否工傷的決定。
3、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做出的工傷認定決定以書面形式通知單位、工傷職工或其親屬、經辦機構。
4、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作出的認定通知有疑義或不服的,可自收到通知書之日起60日內向上級行政機關申請行政機關申請復議,或者三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其直系親屬可以享受第1項、第3項規定的待遇。
如果勞動保障部門認定勞動者的死亡是屬于工傷的,那么用人單位應該按照勞動關系死亡賠償標準的有關要求對勞動者的家屬進行賠償,主要賠償種類包括葬禮的補助金,死亡的勞動者的家屬的撫恤金。由于賠償的金額是按照勞動者的平均工資和當地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決定的,因此不同地區的賠償金額可能會有一定的差異。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的含義及計算方法如何規定的
2021-02-01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可以被繼承
2020-12-07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有什么區別
2021-02-24父母打孩子致輕傷要坐牢嗎
2020-12-11連環購銷合同糾紛如何處理
2021-01-29房地產開發公司類型有哪些,房地產開發費用包括哪些
2021-02-20如何證明員工不愿意簽訂勞動合同
2020-11-13怎么確認勞動關系
2021-01-10違反三性是否導致勞務派遣失效
2021-01-16飛機托運行李丟失如何賠償
2021-03-25有單獨為車窗玻璃破裂設計保障的險種嗎
2021-02-27綿陽居民保險報銷比例
2020-11-28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1-12保險條款當中又被分為哪幾大類
2020-12-22誰可以解除保險合同
2021-03-13施工中車輛碰撞保險賠償嗎
2021-02-13帶設計方案土地出讓方式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2-26按份分割后的房產如何進行拆遷分配
2020-12-17在征地拆遷中,什么時候應該進行聽證程序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