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勞動者并不少見,勞動者在勞動中受傷也是常有的事。那么當勞動者在為用工單位提供勞務時受的傷就應該算為工傷。那么工傷傷殘鑒定賠償金如何計算?接下來請隨律霸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一、受害人未死亡的情形
1、醫療費
醫療費=診療金額 藥品金額 住院服務金額
康復性治療費=醫療費=診療金額 藥品金額 住院服務金額
條件:符合工傷保險診療項目、工傷保險藥品目錄、工傷保險住院服務標準。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享受康復性治療費待遇的條件:到簽訂服務協議的醫療機構進行康復治療。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三款、《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六款
2、住院伙食補助費
住院伙食補助費=職工因公出差伙食補助標準×人數×天數×70%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四款。
3、交通食宿費
交通食宿費=交通費 住宿費 伙食費=職工因公出差交通費標準×往返次數 職工因公出差住宿費標準×天數 職工因公出差伙食費標準×天數
享受條件:經醫療機構出具證明,報經辦機構同意,工傷職工到統籌地區以外就醫。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29條第四款。
4、輔助器具費
輔助器具費=配置標準×器具數量
條件:由工傷醫療機構提出建議,經勞動能力簽定委員會確認需要輔助器具。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0條、《北京市實施辦法》第38條
5、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及陪護費
(1)停工留薪期內的工資福利=職工原來的工資福利待遇
支付方式:按月支付。
支付期限:一般不超過12個月,傷情嚴重或情況特殊可延長,延長期限不超過12個月,即最長也不超過24個月。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第一、二款。
(2)停工留薪期內的陪護費,需要支付,但尚無明文規定按什么標準進行計算。
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條的規定處理: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
護理人員有收入的,參照誤工費的規定計算;護理人員沒有收入或者雇傭護工的,參照當地護工從事同等級別護理的勞務報酬標準計算。護理人員原則上為一人,但醫療機構或者鑒定機構有明確意見的,可以參照確定護理人員人數。
護理期限應計算至受害人恢復生活自理能力時止。受害人因殘疾不能恢復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據其年齡、健康狀況等因素確定合理的護理期限,但最長不超過二十年。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1條第三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1條
6、生活護理費
⑴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況
生活護理費=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50%
⑵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的情況
生活護理費=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40%
⑶生活部分不能自理的情況
生活護理費=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0%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2條
7、傷殘補助金
傷殘補助金=本人月工資×月數
一級:24個月 ;二級:22個月 ;三級:20個月 ;四級:18個月 ;五級:16個月;六級:14個月 ;七級:12個月 ;八級:10個月 ;九級:8個月 ;十級:6個月。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第34條、第35條。
8、傷殘津貼
傷殘津貼=本人月工資×百分數
本人月工資:實務中一般按定殘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月工資計算。(無明文規定)
一級至四級:一級:90% ;二級:85% ;三級:80% ;四級:75% 。
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的,由工傷保險基金補足差額。
條件:從評殘后到退休年齡辦理退休手續之前。退休后享受基本養老保險待遇。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低于傷殘津貼的,由工傷基金補足差額。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
五級至六級:五級:70% ;六級:60% 。
傷殘津貼實際金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的,由工傷職工所在單位補足差額。
條件:難以安排適當工作。如能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適當工作,則發放正常工資。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第一款。
9、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在北京市兩項合并計算)
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賠償基數×月數
賠償基數為:本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
一級至四級不享受。因為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要保留勞動關系,退出工作工崗位,享受傷殘津貼,所以就不存在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的問題。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3條、《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36條。
五級至六級:五級30個月、6級25個月。
條件之一:①經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職工與用人單位解除或終止勞動關系的。
②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25條第(二)、(三)、(四)項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
③用人單位依法破產、解散的。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4條第二款、《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36條。
七級至十級:七級20個月,八級15個月,九級10個月,十級5個月。
條件之一:①勞動合同期滿終止 ;②工傷職工本人提出解除勞動合同 ;③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25條第(二)、(三)、(四)項規定解除勞動關系的 ;④用人單位依法破產、解散的。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5條、《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36條。
工傷職工距法定退休年齡超過5年(含5年)的,應當支付全額的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不足5年的,每減少一年扣除全額的20%,但最高扣除額不得超過全額的90% 。
工傷職工達到退休年齡或辦理退休手續的,不享受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
法律依據:《北京市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辦法》第36條。
10、舊傷復發待遇
享受上述1、2、3、4、5的待遇。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6條
二、受害人死亡的情形
1、喪葬補助金
喪葬補助金=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6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
2、供養親屬撫恤金
配偶每月撫恤金=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40%
孤寡配偶每月撫恤金=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40% 10%)
其他親屬每月撫恤金=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30%
其他孤寡親屬每月撫恤金=工亡職工本人月工資×(30% 10%)
以上配偶及其他親屬所得撫恤金之和不應超過工亡職工本人生前的工資。
供養親屬的范圍: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兄弟姐妹。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因工死亡職工供養親屬范圍規定》
3、一次性工亡補助金
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統籌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48~60個月)
北京市的以乘以48個月為標準。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辦法》第34條
4、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待遇
停工留薪期內因工傷導致死亡,只享受喪葬補助金,標準如上述1計算方式。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
5、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的待遇
一級至四級傷殘職工在停工留薪期滿后死亡享受上述1、2所述待遇。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7條
三、受害人因工發生事故而下落不明的情形
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工資照發 。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職工所在單位。
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受供養親屬享受撫恤金,待遇標準如前述二?2方式計算。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受害人被法院宣告死亡的,按前述二?1、2、3項目及方式計算。
費用支付單位:工傷保險基金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39條
四、再次發生工傷的待遇
工傷職工再次發生工傷的,按前述有關項目的方式計算。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43條
五、特別注意事項
如果用人單位應參加而未參加工傷保險的,以上各項費用均由用人單位負責。
法律依據:《工傷保險條例》第60條
如上所述,工傷傷殘鑒定賠償金是由很多部分的賠償項目金額共同組成的。工傷傷殘的程度越深,則用工單位應該賠償的金額越大,這是毋庸置疑的。賠償金額的計算是有固定的計算公式的,如果你遇見不按照法律規定給付賠償金的情況,您可以咨詢我們律霸的律師,我們堅決維護你的權益,為您排憂解難。
工傷保險請求權與人身損害賠償請求權的博弈
勞務派遣中的工傷,用人單位如何承擔責任
2020年最新工傷傷殘鑒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賠償委員會決定不服,復議應提供哪些材料
2020-12-04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發明專利申報步驟是什么
2021-03-20什么是空頭支票,空頭支票是不是空白支票
2020-12-20普通合伙企業的財產轉讓
2021-03-22購物平臺商家刷好評刪惡評怎么罰款
2020-12-23誰有權提出撤銷脅迫婚姻
2020-12-202021孩子上體育課受傷誰來賠
2020-12-24室內噪聲檢測標準有哪些
2021-02-19離婚賠償金怎么計算
2020-12-17住改非后,拆遷是按住房補,還是按商鋪補
2021-01-16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計件工人被裁員的怎么補償
2021-01-15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關于試用期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6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仲裁時效是否中止
2021-03-11保險產品價值與獲得成本的比較
2021-02-06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6本案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無效嗎
2020-12-12交通死亡事故走保險流程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