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條 發包方承擔下列義務:
(一)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二)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三)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為承包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服務;
(四)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釋義】 本條是對發包方義務的規定。
發包方不但享有權利,也要承擔義務。本條規定的發包方的這些義務是法定義務。發包方必須履行,不得減輕或者放棄,在承包合同中也不得約定減輕或者放棄。如果承包合同中有減輕或者放棄其義務的條款,則該條款無效。現將本條規定的這幾項義務分別說明如下:
一、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國家實行農村土地承包經營制度,這是一項基本國策。法律保護農民的承包經營權,我國民法通則、農業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對農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護都做了規定。本法第5條中也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剝奪和非法限制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承包土地的權利。農村集體組織成員依法享有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是通過簽訂土地承包合同來體現的。因此,發包方有義務維護承包方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不得非法變更、解除承包合同。
二、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
生產經營自主權是承包方自主安排生產、自主經營決策的權利,是承包權的最重要的內容。發包方有義務尊重承包方的生產經營自主權,不得干涉承包方依法進行的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由于發包方享有發包權,也有監督和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的土地和農業資源的權利,因此,很容易干涉承包方的經營活動。現實中也經常出現強迫承包土地的農民種植某種作物等情況,規定發包方的這項義務是非常必要的。
三、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為承包方提供生產、技術、信息等服務
我國實行的以家庭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統”的含義,就是要求集體經濟組織要做好為農戶提供生產、經營、技術等方面的統一服務。中央文件多次提出,要增強集體經濟組織的實力,更好地為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服務。發包方有義務幫助承包方搞好生產經營,提供生產、技術、信息服務。在水利排灌、農機推廣、機械作業(大型播種、收割機械作業等)、生產資料(化肥、種子等)、道路設施、農業技術等方面,單獨的農戶信息來源渠道少,也沒有足夠的資力去解決。集體統一運作更符合規模效應。在農村推廣土地承包制度以來,由于土地承包到戶了,有些村集體原來掌握的機械、排灌設施等集體資產或者分掉了,或者閑置起來了。由于人均土地較少,承包戶一般不需要大型農業機械。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一些農民購置了小型機械,也不依賴村集體。現實中自給自足、生產率低下的小農經濟仍大量存在。這種狀況不利于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型機械的采用和科學種田對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是必須的。而且,村集體經濟組織也有條件提供服務。因此,本條第3項規定了發包方的服務義務。
四、執行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是指在一定區域內,根據國家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和當地自然、經濟、社會條件,對土地的開發、利用、治理、保護在空間、時間上所作的總體安排。各級人民政府都有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職責。編制的主要依據之一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土地是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基礎,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要為實現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土地保證。編制規劃的另一個主要依據是國土整治規劃。國土整治規劃是為了協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而進行的規劃。它的主要對象是土地、水、氣候、礦產、生物、旅游和勞動力等自然、社會和經濟資源。各級人民政府在組織編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要充分考慮資源環境保護的要求。要從國家和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在保持耕地總量穩定的前提下,制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還要充分考慮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要嚴格保護基本農田,控制非農業建設占用農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統籌安排各類、各區域用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土地的可持續利用。下級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必須按照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下級安排的建設用地總量不得超過上一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控制指標,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編制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應當確保本行政區域內耕地總量不減少。縣、鄉根據上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安排區域內的具體的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執行這一規劃是發包方必須履行的法定義務。
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關,但又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問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一般包括農田水利建設,如防洪、防澇、引水、灌溉等設施建設,也包括農產品流通重點設施建設,商品糧棉生產基地,用材林生產基地和防護林建設,也包括農業教育、科研、技術推廣和氣象基礎設施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農業的發展意義重大,也是“統一經營”的重要內容之一,并且與承包方有密切關系,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義務組織本集體經濟組織內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義務
這是一項兜底的規定。有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于土地以及其他相關方面的義務,除本法外,農業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以及國務院的行政法規都有涉及,發包人的義務不限于本條明確規定的4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郭煒律師,法學學士、工商管理學士,是廣東洋三律師事務所專職律師。廣東洋三律師事務所是廣東省中山市第一批改制成立的合伙制律師事務所,因出色的業績被中國政法大學定點為“教學實踐基地”。郭煒律師從事法律職業多年,通過多年從事法律學習和實踐,始終恪守法律底線,勤勉盡責地處理每一個案件,為當事人提供最專業的法律服務。 擅長領域主要包括常年法律顧問(協助企業處理日常法律事務以及訴訟事務),商事訴訟業務(民商事領域的爭議解決與訴訟、公司勞動人事、交通事故等)及刑事辯護。 如需要委托代理,聯系電話、微信:13326980486。地址:廣東省中山市東區東裕路26號洋三律師大廈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八)
2011-0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名單(吳雙戰、彭小楓、劉永治、劉鎮武、葛振峰、符廷貴的任命)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2007-03-16省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失效]
1978-03-04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區第一屆政府有關機構和主要官員職位設置的意見
199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2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3-06-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93-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
199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款的解釋
2002-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考古涉外工作管理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
202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福州市科技園區更名為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批復
2014-03-05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