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條 平原、洼地、水網圩區、山谷、盆地等易澇地區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制定除澇治澇規劃,組織有關部門、單位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完善排水系統,發展耐澇農作物種類和品種,開展洪澇、干旱、鹽堿綜合治理。
城市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城區排澇管網、泵站的建設和管理。
【釋義】本條是關于制定防澇規劃,采取防澇措施的規定。
一、平原、洼地、水網圩區、山谷、盆地等地區由于其地勢的原因,遇到連續降雨天氣,排水不利,常易發生澇災。澇災如不重視也會給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失,在農村危害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在城市影響工業生產、公路的暢通及人民群眾的正常生活。因此,本條要求上述地區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積極防澇。
二、根據本條的規定,防澇工作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防澇工作應當納入規劃。上述地區的有關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澇災的發生規律,結合當地的地理、水文情況,對當地治澇、除澇工作統籌安排,根據該地區防洪安全的需要,確定防澇標準,部署修建防澇設施工程及其他防澇措施,堅持全面規劃,綜合防治的原則,制定除澇治澇規劃。除澇治澇規劃屬于專業規劃,一般應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編制,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
2.完善排水系統,綜合治理澇災。除澇治澇的關鍵在排水,要盡量利用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使更多的水自流排出,在外河水位較高的低洼地區,利用排澇泵站,進行抽水排水。同時要堅持因地制宜,綜合治理,變害為利的防治原則。比如,在地勢較低的地區種植向日葵和麻類等耐澇作物;根據易澇地區往往交替發生干旱、鹽堿等災害的規律,開展洪澇、干旱和鹽堿的綜合治理;對于排水十分困難的地區,可以作為滯澇區,發展水產業。因此,本條要求,平原、洼地、水網圩區、山谷、盆地等易澇地區的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單位如水利、農業部門及農業集體經濟組織,采取相應措施,完善排水系統,開展綜合治理,以達到防澇治澇,減少損失的目的。
3.城市是人口稠密、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為了確保城市免受洪澇災害的侵襲,必須加強城區排澇管網、泵站的建設和統一管理。根據本條的規定,城市人民政府有義務安排資金,按照防澇規劃以及城鎮建設的總體規劃,修建排澇管網和泵站,完善城市排水體系。對這些排水設施要科學管理,經常維護,嚴格按照規劃使用,保證設施的使用效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5年修正)
201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暫時調整有關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鄭耀棠等32名全國人大代表所提議案的決定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公路法的決定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
1996-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1982-12-10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辦法
1988-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已修訂)
1992-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艾滋病防治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取得內地法律職業資格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居民在內地從事律師職業管理辦法(2013)
2013-08-07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集中開展安全生產大檢查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
2013-05-16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
2012-08-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