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合法嗎
協商解除勞動合同合法。如果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解除勞動合同,是合法的。
依照我國《勞動法》以及相關法規的規定,雙方當事人經協商一致,在不違背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前提下,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律效力。我國《勞動法》第24條規定,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從該條立法來看,并未規定協議解除勞動合同應具備何種條件,只要雙方當事人依法達成協議,便可提前終止勞動合同的效力,解除雙方的勞動關系。
(l)雙方當事人具有平等的解除合同請求權。勞動者或用人單位都可主動向對方提出終止勞動合同關系的請求。
(2)必須經雙方平等自愿協商一致而達成協議,才可解除合同,任何一方不能強加自己的意志于對方當事人。
(3)協議解除不受約定終止合同條件的約束。
(4)由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必須依法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由勞動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如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應承擔賠償責任。此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每滿1年發給相當1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多不超過12個月,工作時間不滿1年的按三年的標準發給。屬于勞動合同解除后,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除發給經濟補償外,還須按經濟補償金數額的50%支付額外經濟補償金。
勞動合同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定,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工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勞動合同明確雙方在勞動關系中的地位作用,勞動合同是一種雙務有償合同,勞動者承擔和完成用人單位分配的勞動任務,用人單位付給勞動者一定的報酬,并負責勞動者的保險金額。
2013年7月1日,我國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將正式實施。新政最大的亮點是,明確規定了被派遣勞動者,也就是通常所說的“臨時工”,享有與用工單位“正式工”同工同酬的權利,并賦予人社部門依法開展經營勞務派遣業務行政許可的權利。
根據勞動合同,勞動者加入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事業組織、國家機關、社會團體等用人單位,成為該單位的一員,承擔一定的工種、崗位或職務工作,并遵守所在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和其他規章制度;用人單位應及時安排被錄用的勞動者工作,按照勞動者提供勞動的數量和質量支付勞動報酬,并且根據勞動法律、法規規定和勞動合同的約定提供必要的勞動條件,保證勞動者享有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福利等權利和待遇。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介紹的有關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法律知識,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通過協商方式解除勞動合同。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的侵權行為
2021-03-03工傷賠償計算表
2020-11-18員工關系專員如何處理工傷事故
2021-02-20車禍誤工證明怎么開
2021-01-14銀行委托第三方催款屬于泄露隱私嗎
2020-11-27破產申報債權時債權包括利息嗎
2020-11-27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在合同里約定安全免責條款有效嗎
2021-03-23承攬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
2021-03-05勞動合同的續訂的程序
2020-12-06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決定書范本是怎樣的
2021-03-23公司裁員流程是什么
2020-12-22六個月后的起訴時間從何時計算
2021-02-03離婚了簽署的借條有效嗎
2020-12-14勞動仲裁的時效怎么規定
2020-12-22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車險理賠定損技巧是什么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