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條 單位提供的擔保、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
【釋義】本條是對單位應當將或有事項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說明的規定。
或有事項是指現存的一種狀況,具有不確定性的特征,其最終結果是損失還是收益,只能由某些不完全由企業控制的未來不確定事項的發生或不發生予以證明,可能會對企業未來經營的財務狀況帶來影響(包括風險)。這些可能發生的損失稱為或有損失;可能發生的負債稱為或有負債;可能發生的收益稱為或有收益;可能發生的資產稱為或有資產。比如,甲企業作為原告起訴乙企業違約,要求乙企業承擔違約責任。對于甲企業來講,其作為原告是否能勝訴而獲得賠償,要經過法院的最后判決才能確定。甲企業可能獲得賠償這種不確定的情形稱為或有事項,可能獲得的賠償稱為或有收益。對于乙企業來講,其作為被告是否要承擔違約責任,也要等法院的最后判決才能確定。乙企業可能要承擔違約責任這種不確定的情形就是或有事項,可能承擔的違約責任就是或有損失。從會計角度看,或有事項具有以下特點:第一,或有事項是過去交易、事項的結果,而不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項。比如,某單位為其他單位提供擔保而發生或有損失,雖然這種或有損失存在不確定性,但這種或有損失是由已經發生的擔保合同引起的。第二,或有事項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即是否發生損失或者收益是不確定的。第三,或有事項的最終結果,只有在未來發生或不發生某個事件時才能最后得到證實。換言之,或有事項就是一種可能發生的債權債務,而這種可能性一旦變為確定性,就會對單位的資產或者負債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對這些或有事項應當在財務會計報告中有所反映,以使會計資料的使用者能夠全面了解單位的資產和負債情況。為此,本條就或有事項在財務會計報告中的披露作了規定,重點列舉了擔保、未決訴訟這兩個或有事項。
一、擔保。即債務人或第三人以其財產為自己或者他人所作的償還債務和承擔責任的擔保。我國擔保法規定的擔保方式有保證、抵押、質押、留置和定金。在日常的經濟活動中,最常見的擔保方式是保證、抵押和質押。(1)保證。是指由第三人向債權人擔保,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該第三人負責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依照擔保法的規定,保證分為一般保證和連帶責任保證。二者的主要區別是:一般保證,只有在債務人確實不能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才承擔責任。換言之,債權人首先應當向債務人追償債務,而不能直接向保證人主張權利。保證人在被保證履行的合同未經審判或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對債權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連帶責任保證,則一旦被保證履行的債務期限屆滿債務人未履行債務,債權人就可以直接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因此,連帶責任保證是一種比一般保證更為嚴格的保證方式。但無論是哪種保證方式,作為保證人都有以單位財產承擔保證責任的可能。(2)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財產的占有,將該財產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先受償。雖然以抵押方式提供擔保不轉移財產的占有,抵押人仍然具有對抵押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權利,但是存在著以抵押財產清償債務的可能。這種擔保方式,即包括以單位的財產為自己履行合同提供擔保,又包括以單位的財產為他人履行合同提供擔保。(3)質押。是指債務人或第三人將其動產或者權利移交債權人占有,將該動產或者權利作為債權的擔保。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債權人有權依法以該動產或者權利折價、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雖然質押不轉移質押物的所有權,但是存在著以質押物清償債務的可能。這種擔保方式,既包括以單位的財產或者權利為自己提供擔保,也包括以單位的財產或者權利為他人提供擔保。所以,單位提供擔保,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責任保證,無論是單位為自己提供擔保,還是為他人提供擔保,都存在著以單位財產承擔擔保責任的可能。
二、未決訴訟。即單位作為原告或者被告,正在進行未作最后判決的民事訴訟。雙方當事人的民事糾紛起訴到法院后。法院的最后判決是確定雙方當事人權利義務的依據。在訴訟尚未結束,法院未作最后判決之前,雙方的權利義務是不確定的。
財務會計報告是一個單位依法向國家有關部門提供或者向社會公開披露的反映該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書面文件,應當全面、真實、完整地反映單位的資產情況。單位提供擔保,存在著以提供的擔保財產清償債務的可能,即存在著或有損失;未決訴訟,使單位在民事訴訟中的責任尚未確定,存在著或有收益或者或有損失,這些都涉及到單位的資產問題。為此,本條要求單位應當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的規定,將其提供擔保、未決訴訟等或有事項在財務會計報告中說明,以使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充分反映單位真實的財務狀況。至于如何將或有事項在財務會計報告中加以說明,本條未作具體規定,而是要求按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說明,這就要求財政部制定具體的規定。一般來講,應當說明以下內容:第一,或有事項的性質;第二,影響或有事項未來結果的不確定因素;第三,或有損失和或有收益的金額。如果無法估計或有損失、或有收益的數額,應當說明不能作出估計的原因。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告第二號
2013-03-14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0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1992修正)
1992-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戶口登記條例
1958-01-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長江南京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86-01-2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出版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證券公司風險處置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事務擔保條例
2010-09-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4-2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金屬非金屬礦山整頓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2-03-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海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
2011-07-1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安全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煙花爆竹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1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自然災害救助條例
2010-07-08